期刊文献+

亲职教育推展之先前理解与反思——华人母亲性别角色传递之经验诠释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壹、前言 个体出生于家庭,也是一生中关系最密切、影响最深远的地方,并且个体的启蒙老师大多为父母,因此父母的教养方式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甚巨。然由于社会形态的转变,工商业蓬勃发展,乡村都市化、都市全球化,直接改变了社会形态,间接也使得家庭结构与功能逐渐失衡。
出处 《中国家庭教育》 2010年第4期39-53,共15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2

  • 1朱嘉琦(1997).台湾妇女女性意识发展历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硕士论文.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研究所,台北.
  • 2吕玉瑕.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J].社会学与性别研究,1995,3:177-191.
  • 3李美枝(1980).女性心理学(三版).台北:大洋.
  • 4李美枝 钟秋玉.《性别与性别角色析论》[J].本土心理学研究(台湾),1996,:260-299.
  • 5何春蕤(1995).豪爽女人--女性主义与性解放.台北:皇冠.
  • 6林芳玫、张晋芬(1999).性别.载于王振寰、瞿海源主编.社会学与台湾社会(页199-238).台北:巨流.
  • 7林佳慧(2003).女性性别意识发展与母职实践历程之叙说分析.未出版之硕士论文.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研究所,台北.
  • 8林昱贞(2000).性别平等教育的实践:两位国中女教师的性别意识与实践经验.未出版之硕士论文.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台北.
  • 9邱育芳(1996).妇女小区参与争现代母职的实践:以主妇联盟的小区运动为例分析.未出版之硕士论文.国立清华大学人类研究所.新竹.
  • 10胡幼慧(1996).转型中的质性研究:演变、批判和女性主义研究观点.栽于胡幼慧主编.质性研究:理论、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实例(页7-26).台北:巨流.

共引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