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牡丹亭》中梅、柳意象的多重内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关于《牡丹亭》中的梅、柳意象,前人虽偶有论及,但都没有深掘其内涵。实际上,它们既分别是男女主人公的代表,又具有多重象征意义,是汤显祖精心设定的重要意象。充分认识梅、柳意象的内涵,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牡丹亭》的意旨,并解决一些疑问。
作者
朱明明
机构地区
南京师范大学
出处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年第10期49-51,共3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牡丹亭》
梅柳
意象
象征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1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1
向志柱.
《牡丹亭》蓝本问题考辨[J]
.文艺研究,2007(3):72-78.
被引量:16
2
俞平伯.《(牡丹亭>赞》,毛效同编.《汤显祖研究资料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993页.
3
黄天骥.
《牡丹亭》创作的几个问题[J]
.文学遗产,2007(1):99-107.
被引量:12
4
单有方.
《牡丹亭》中的“梦”意象[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3,23(2):120-120.
被引量:1
5
明·胡文焕编.《胡氏粹编·稗家粹编》(卷二),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6
石志鸟.《杨柳意象的人格象征》,《中国古代文学杨柳题材与意象研究》(第九章),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索取号:I206.2/5,114.
7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八四),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186页.
8
明·高启.《梅花》,《御定佩丈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九十七),《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
宋·苏轼.《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东坡全集》(卷二十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043页,第1307页,第1069页,第2019页,第2057页.
二级参考文献
41
1
姜志雄.
一个有关牡丹亭传奇的话本[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3,9(6):69-70.
被引量:10
2
刘辉.
题材内容的单向吸收与双向交融——中国小说与戏曲比较研究之二[J]
.艺术百家,1988,4(3):78-87.
被引量:6
3
徐锦玲.
《牡丹亭》蓝本综论[J]
.北方论丛,2004(4):38-40.
被引量:2
4
中里见敬.
反思《宝文堂书目》所录的话本小说与清平山堂《六十家小说》之关系[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7(6):18-28.
被引量:6
5
陈国军.
李瓶儿原型探源:以《张于湖传》为中心[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6,22(2):5-8.
被引量:1
6
.《汤显祖评传》[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37页.
7
.《汤显祖全集》.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
8
《绣谷春容》.
9
《古本小说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出版.
10
《话本小说概论》,中华书局,1980,552页
共引文献
28
1
向志柱.
《胡氏粹编》的版本及价值[J]
.文献,2007(4):169-175.
被引量:2
2
向志柱.
《宝文堂书目》著录与古代小说研究[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31-136.
被引量:2
3
陈国军.
新发现传奇小说《杜丽娘传》考论[J]
.明清小说研究,2010(3):200-209.
被引量:3
4
伏涤修.
《牡丹亭》蓝本问题辨疑——兼与向志柱先生商榷[J]
.文艺研究,2010(9):47-55.
被引量:6
5
黄义枢,刘水云.
从新见材料《杜丽娘传》看《牡丹亭》的蓝本问题——兼与向志柱先生商榷[J]
.明清小说研究,2010(4):207-216.
被引量:4
6
苏炳生.
杜丽娘与朱丽叶[J]
.中国科技博览,2011(31):494-494.
7
周媛媛.
汤显祖的“至情观”[J]
.文教资料,2012(2):13-15.
8
李碧.
《牡丹亭》与《临川梦》比较论[J]
.文学界(理论版),2012(2):204-205.
9
刘洪强.
传奇《牡丹亭》的蓝本商榷[J]
.明清小说研究,2013(2):122-128.
被引量:2
10
邹颖.
从对《牡丹亭》的回应看《再生缘》的女性书写及其文学史意义[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5(7):176-183.
被引量:3
1
张丽娜.
论姜夔的恋情词[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2(4):9-9.
2
袖珍实用对联(奇巧联)[J]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上半月),2014(3).
3
马朝阳.
浅析《诗经》中“柳”的意象及流传[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3(4):71-74.
4
陈淑维.
试析古典诗词柳意象[J]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19(11):104-104.
5
李惠,高锐.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古典诗词柳意象研究综述[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5):22-26.
6
刘入云.
试论六朝诗歌中的柳意象[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3):55-58.
被引量:10
7
顾雪芹.
柳系三情——浅析古代诗歌中的柳意象[J]
.才智,2013(24):209-209.
8
郑宏.
浅谈古典诗词中的柳意象[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0(5):120-122.
被引量:6
9
袁和平.
古诗词中柳意象的审美内涵[J]
.文学教育,2013(16):62-62.
10
梁越月.
探微诗词中柳的意象大量存在的原因[J]
.金田,2012(8):42-42.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