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者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回顾,指出:设想中俄两个国家、民族、人民彼此之间不打交道,甚至“老死不相往来”,是不可能的。而要打交道,就必须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俄语人才。接着,又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论证了中俄两国在许多领域具有极强的互补性,而为实现这些互补,就要运用贸易、投资、进出口技术、出口劳务等手段和途径,制定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力争“近水楼台先得月”。中国要实现对俄合作的“地利”优势,必须要有一批优秀的俄语人才,因为他们是中俄合作的纽带和桥梁。最后,提出了避免俄语翻译重演“青黄不接”一幕的几点措施、建议。
出处
《活力》
2010年第23期52-53,共2页
Vit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