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王安忆作品中的悲剧意识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王安忆以女性特有的执著和敏感,致力于悲剧意识的深入探索,她将自己对生命的诠释注入到小说的人物形象中,将人物固定在她设置的命运枷锁中,赋予人物王安忆式的悲剧色彩。阅读王安忆的小说总能感受到其中对于人际关系、情感和生命的悲剧性情绪基调,以及弥漫其中的难以释怀的感伤和痛楚。
作者
田益琳
机构地区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组织人事部
出处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4期92-94,共3页
Journal of Aba Teachers College
关键词
王安忆
悲剧
悲剧意识
分类号
I24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张浩.
论王安忆小说的悲剧建构[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5(3):125-128.
被引量:4
2
王安忆.自选集之三[M].北京:中国作家出版社,1996.
3
王安忆.隐居的年代[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4
西蒙娜·波伏瓦.女人是什么[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8.
5
[德] 尼采.悲剧的诞生[M].北京:中国作家出版社,1986.
二级参考文献
7
1
戴锦华.
奇遇与突围──九十年代女性写作[J]
.文学评论,1996(5):95-102.
被引量:70
2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三联书店,1999..
3
乌纳穆诺.生命的悲剧意识[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87..
4
王安忆.香港的情与爱:卷首语[A].王安忆自选集之三[M].北京:作家出版社, 1996.
5
王安忆.白茅岭纪事[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6
王安忆.乘火车去旅行[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5.
7
王安忆.《〈红楼梦〉的世界》[J].芙蓉,1997,:140-140.
共引文献
4
1
李新宇.
清歌入云霄——关于《长恨歌》与《半生缘》的比较分析[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102-104.
2
梁斌.
论王安忆作品的悲剧内涵[J]
.山花(下半月),2013(11):117-118.
3
马松.
浅谈《长恨歌》中程先生的爱情悲剧[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1):62-65.
4
孔莲莲,白薇.
也说两性关系的主体间性——对王安忆小说《香港情与爱》的再阅读[J]
.职大学报,2015(6):12-16.
同被引文献
7
1
王红梅.
论王安忆小说中的悲剧意识[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2):47-49.
被引量:1
2
王安忆.米尼--纪实与虚构[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232.
3
王安忆.隐居的年代[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381.
4
王安忆.叔叔的故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69.
5
王安忆.纪实与虚构[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203.
6
乌纳穆诺.生命的悲剧内涵[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7136.
7
张浩.
论王安忆小说的悲剧建构[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5(3):125-128.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梁斌.
论王安忆作品的悲剧内涵[J]
.山花(下半月),2013(11):117-118.
1
范淑华.
盛可以小说中的悲剧意识[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9(7):55-57.
被引量:1
2
张虹,王建稳.
生命的欢娱与悲伤——谈《兰亭集序》表达的生命意识[J]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24(4):25-26.
被引量:2
3
宋法刚,俞春玲.
自欺与自主——评析张爱玲笔下的两种荒凉人生[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4(2):51-52.
4
郝飞.
张爱玲小说的情绪基调[J]
.学苑教育,2017,0(6):67-67.
5
袁爱军,成镜深.
试论阮籍生命的悲剧性[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8(3):36-38.
6
王永.
世事沧桑话“火车”——《火车叫》的文本细读[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7,0(8):66-68.
7
吴芸茜.
张爱玲与白先勇之比较[J]
.哈尔滨学院学报,1997,19(3):97-100.
被引量:2
8
王舟波,刘忱.
淡蓝透明到似有若无——何士光小说的情绪基调及其成因[J]
.当代作家评论,1986(2):15-21.
9
倪正芳.
青春的镜像——《自我之确立》解读[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8(1):103-106.
10
毕文君.
家族文化视野下的张爱玲小说[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8(6):45-48.
被引量:1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