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什么是“新宋学”——陈寅恪文化学术理想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就中国的政治学术大传统而言,实际只有"经统"和"史统"两端。三代以上,"经"体"史"用,"经"主常而"史"顺变,"经"以道论而"史"以事言;体用一源,道器不离。三代以下,治出于二,"经"、"史"遂亦分途。秦末汉初,经学家尚不相应于时势的骤变,竞倡"革命"之说;史学家长于观变,反倒能以"变"为"常"。所以东汉以降,"史统"日尊于"经统"。晚清公羊家、宋明诸儒,最初皆有意于重返"经统"之"道"而立"常",但前者师心自用,不期于事上酿成大"变";后者自出机杼,却与人情睽隔致使劳而少功。口清代朴学的规模大致是本着"古典学"(classics)的态度建立起来的,因此清末民初承其遗风的"国学"主要是"古文献学",类乎欧西的东方学如埃及学、亚述学等等,有些地方甚至不如欧西的"汉学"(Sinology),因为除去一部分学院派研究外,欧西的汉学还是有其政治、外交方面的意图的。至于欧西自身的"古典学"——古希腊、罗马研究,虽说由古典欧罗巴迄于近现代,欧洲世界早已是沧海桑田,可是其思想和政治、法律传统却是连续的;这一点常为部分满足于耳食的治国学者所忽视。
作者 高峰
出处 《中国图书评论》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30,共13页 China Book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汤用彤.《评近人之文化研究》,孙尚扬等编《国故新知论--学衡派文化论著辑要>,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 2《刘叔雅庄子补正序》,《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 3孙德谦.《评今之治国学者》,孙尚扬等编.《国故新知论--学衡派文化论著辑要》,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 4[德]兰克《论十九世纪》,何兆武主编.《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近现代西方史学著作选》,商务印书馆,1999.
  • 5《王观堂先生挽词序》,《寒柳堂集·寅恪先生诗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 6冯友兰.《怀念陈寅恪先生》,《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 7(参见《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金明馆丛稿二编》,第247—24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版)

共引文献1

同被引文献7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