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谈劳资的沟通与协调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传统的劳资关系就犹如"君与臣"、"父与子"的关系一般,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阶级性与对立性。企业主掌握了庞大的资源(包括资金与权力),支配着手无寸铁又毫无地位的劳动者,在企业主的眼中,劳动者仅仅是一台从事生产的机器而已。除此之外,由于劳资之间彼此在意识上的对立,缺乏良性互动的沟通管道,使得企业主与劳动者间的关系渐行渐远,冲突与抗争的事件时有所闻。因此,建构一个双向互动的劳资沟通与协调机制,将是促使劳资和谐与企业稳定运作的万灵丹。
作者 夏青云
出处 《人力资源管理》 2011年第1期143-146,共4页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夏青云.劳资会议与企业发展,如何落实劳资会议功能倡导会,台湾劳工委员会主办,1998.
  • 2夏青云.善用劳资会议掌握企业发展之契机[J].碁泰之友,1999,(44).
  • 3常凯.劳动关系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北京,2009.
  • 4程延圆.员工关系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2008.
  • 5程延圆.劳动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7.
  • 6卫民、许继峰.劳资关系-平衡效率与公平,前程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台北,2009.
  • 7卫民、许继峰.劳资关系与争议问题,空中大学出版社,台北,2009.
  • 8Neil W. Chamberlain & James W. Kuhn (1986), Collective Bargaining.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New York.

同被引文献7

  • 1Purcell, J. , "Mapping Management Styles in Employee Rela- tions,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vol. 24, no. 3 ( 1987 ) ,p. 79.
  • 2林燕玲.《积极应对工人权利意识的提升》,《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7月30日,第3版.
  • 3建安.《企业劳动规章的法律效力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法学院,2009年,第21页.
  • 4Greenberg. J. ," Employee Theft as a Reaction to Underpay- ment Inequity: The Hidden Cost of Pay Cuts, "Journal of Applied Psy- chology,vol. 75 ,no. 5(1990) ,pp. 561 -568.
  • 5崔佳颖.《组织的沟通管理研究》,博士论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2006年,第62页.
  • 6约翰·W.巴德.《人性化的雇佣关系--效率,公平与发言权之间的平衡》,解格先,马振英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1-44页.
  • 7常凯.劳动关系的集体化转型与政府劳工政策的完善[J].中国社会科学,2013(6):91-108. 被引量:310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