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法律事实建构论的主体之维——以刑事诉讼为对象的分析 被引量: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事实发现理论围绕发现客观事实而构筑其理论框架,对于主体的地位和价值缺乏应有的考虑和关注。法律事实建构论突破了主客二分的思维定势,着眼于具有差异性的认识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从而发现了主体的真实价值。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不同的主体在法律事实建构活动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检察官是法律事实建构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被告人则主要是攻击、改写控方的事实内容;法官是法律事实建构活动的组织者,间接影响法律事实的形成。
作者 杨波
机构地区 吉林大学法学院
出处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6-132,共7页 Tribun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美]希拉里·普特南 童世骏 李光程 译.《理性、真理与历史》[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139页.
  •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0页.
  • 3锁正杰,陈永生.“论法律真实--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反思与重塑”,载樊崇义主编.《诉讼法学研究》(第1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 4李力,韩德明.解释论、语用学和法律事实的合理性标准[J].法学研究,2002,24(5):3-23. 被引量:50
  • 5[美]杰罗姆·弗兰克.《初审法院--美国司法中的神话与现实》,赵承寿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 6[美]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06页.
  • 7[奥]凯尔森 沈宗灵译.《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序言第Ⅱ页,第11页.

二级参考文献33

  • 1谢晖.事实之为诠释学法学的对象[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1,22(4):46-57. 被引量:7
  • 2张卫平.民事诉讼基本模式:转换与选择之根据[J].现代法学,1996,18(6):4-30. 被引量:162
  • 3江伟,吴泽勇.证据法若干基本问题的法哲学分析[J].中国法学,2002(1):24-38. 被引量:78
  • 4[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343页以下.
  •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页.
  • 6[德]哈贝马斯 曹卫东 付德根.《后形而上学思想》[M].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7页、第8页.
  • 7[德]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年版.第23、45页.
  • 8波斯纳 苏力译.《法理学问题》[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 9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57页.
  • 10[德]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M].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206—207页.

共引文献546

同被引文献149

引证文献8

二级引证文献2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