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7-88,共2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91
-
1孟祥昕,刘建宏,刘梦.浅谈大学新生自我定位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旬),2008(S1):104-105. 被引量:1
-
2刘坚.如何发挥班主任在新生中的作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z1):240-241. 被引量:7
-
3杨俊生.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原因分析及调适方法[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20(3):84-86. 被引量:5
-
4李志,丁贻劭.女生大学生活适应性调查[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1):94-98. 被引量:3
-
5薛晓敏.论一年级大学生不适应性及其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5(2):89-91. 被引量:2
-
6杨昌勇.也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对鲁洁教授“超越论”的商榷[J].教育研究,1997,18(3):27-32. 被引量:49
-
7徐长华,陈玉鑫,孙杏初.班主任工作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1983,4(1):70-76. 被引量:1
-
8樊富珉.社会现代化与人的心理适应[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1(4):45-50. 被引量:55
-
9杨新宇.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模式的建构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6):91-92. 被引量:43
-
10王世敏,谢深泉,程诗杰.计算机智能导师系统(ITS)的构思[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23(3):20-24. 被引量:7
引证文献16
-
1杨江霞.艺术类高职新生适应性教育——以湖北艺术职业学院2012级新生为个案[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5(S1):162-164. 被引量:3
-
2陈君.大学新生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问题探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69-72. 被引量:37
-
3肖云,周卓华,蒲清平.论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J].当代青年研究,2006(4):29-33. 被引量:17
-
4于晓波.大学新生适应性与人格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5):415-417. 被引量:44
-
5黄兆信,李远煦.大学新生人际交往障碍的疏导模式探析--基于高中与大学衔接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08(11):70-72. 被引量:14
-
6程君青,唐伟.基于Web的高职学生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系统的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0(2):38-41. 被引量:1
-
7程君青,唐伟.基于web的高职学生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系统的设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6(14):31-33. 被引量:3
-
8方彦军,庄洁玉.教授当大学班导师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0(5):6-7.
-
9陈牧川.建筑学新生专业适应性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5):160-162. 被引量:2
-
10康立芳,朱秀琴.关于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研究综述[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4(1):18-21.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141
-
1胡艺,谢婷,王睿,张丛丽,施小军,胡莹.表达性艺术疗法的“育人”功能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心理月刊,2021(24):217-218. 被引量:1
-
2琚运婷,张晓京,陈雨濛.整体健康视角下的大学新生适应与成长——以北京某“双一流”大学为例[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0(2):49-62. 被引量:6
-
3孟祥昕,刘建宏,刘梦.浅谈大学新生自我定位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旬),2008(S1):104-105. 被引量:1
-
4潘娟,段延娥,刘莹莹.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9,24(S1):38-39. 被引量:7
-
5杨江霞.艺术类高职新生适应性教育——以湖北艺术职业学院2012级新生为个案[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5(S1):162-164. 被引量:3
-
6陈秀敏.大学新生学校适应不良浅析[J].绥化学院学报,2006,26(5):156-157. 被引量:4
-
7魏爱棠.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困境与出路[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2(3):48-52. 被引量:12
-
8王晓萍.混沌理论与大学新生入学适应[J].江苏高教,2007(5):123-124. 被引量:3
-
9梁海虹,刘铭.大学生对抗性心理冲突的成因及对策[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6(2):63-65. 被引量:4
-
10魏爱棠.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内涵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12(2):15-19. 被引量:2
-
1赵佳丽.重视"大学语文"课程建设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4(5):117-119.
-
2谢江.中美合作教育国内阶段学生学习适应能力分析及培养路径实践——以商科教育课程为例[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5,0(1):10-11.
-
3范伟,郑立新,薛菲.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调查分析与教育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6):75-76.
-
4陆真杰.高中生道德现状分析与教育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4(5):157-157.
-
5符新伟,李涛.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与教育教学改革[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2):69-70. 被引量:1
-
6许敏.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现状分析与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4):364-364.
-
7阳智明,陈延斌.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分析与教育建议[J].中国青年研究,2006(9):52-54. 被引量:17
-
8房琴芳.“后进生”的成因分析与教育对策[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3(2):74-76.
-
9张建军.三种类型学生的思想品质分析与教育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14):7-8.
-
10葛超,李村.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与教育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6S):187-18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