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赵树理的当代命运及新中国文学的现代化问题 被引量:1

Zhao Shuli's Fate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d Modernization of Literature in New China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赵树理在1940年代成为一个方向性的作家,他的大众化、通俗化的艺术追求与对民间文化的过分倚重的艺术倾向并没有完全体现毛泽东《在延座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他与《讲话》精神既有适应的方面,更潜藏着内在的冲突。这一冲突延续到新中国文学中,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赵树理的当代悲剧。 In the 1940g, as a directional writer, Zhao and his popularity, the popularization of artistic pursuit and the excessive reliance on folk culture and art do not fully embody Mao Zedong's spirits. He has conflicts with Mao Zedong's literary spirit. Continuation of the conflict in the new Chinese literature causes Zhao's contemporary tragedy.
作者 杨亚林
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8-90,共3页 Journal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赵树理 文学观念 现代化 冲突 Zhao Shu-li literary concept modernization conflict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陈荒煤.向赵树理方向迈进[A].复旦大学编写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赵树理专集[C].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
  • 2赵树理.回忆历史认识自己[A].赵树理论创作[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 3孙犁.谈赵树理[A].孙犁文论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 4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济南:山东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 5李书磊.走向民间[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 6杜黎均.《美好的记忆—怀念赵树理同志》[J].北京文艺,1980,(11).
  • 7赵树理.随《下乡集》寄给读者[A].赵树理论创作[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 8苏春生.从通俗化研究会到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兼及东西总布胡同之争[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2):202-206. 被引量:17

共引文献17

同被引文献3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