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礼乐争辉”与“辞藻竞骛”——关于秦汉文学发展的制度性考察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秦汉体制同中有异,文学发展也各循其径。汉代实现文学繁荣的基本背景是皇权体制下礼乐制度的建立和强化,"礼乐争辉"之下,乃有"辞藻竞骛"。而"礼乐刑政"联动制度,对文学又形成强大的制约力,使得汉代文学的发展被限制在特定路径之内,发育出了制式文章、乐府歌辞、辞赋三大类主流文学。秦汉非主流文学,一部分是由制度弊端激发出来的对应物;一部分是在礼乐制度覆盖之外产生的个人性文学。秦汉时代一些民间文学作品得以流传和保存,主要缘于礼乐文化的两项制度性设计和安排:一是通过对民间作品的强势解读或曰"改读",遮蔽其原本意义,赋予其新的义指,使之符合礼乐文化的准入规范;二是将民间文学纳入"可以观"、"可以怨"和"风刺"的"诗教"体系,使它仅仅作为礼乐的素材而存在,从而意外地汇入主流文化之中。
作者 徐公持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27,共15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0

  • 1唐·张蕴古.《大宝箴》,唐吴兢.《贞观政要》卷八.
  • 2清·雍正帝(胤稹)手书,《日下旧闻考》卷一四,台北1986年影印文渊阁本《四库全书》,第407册,第512页.
  • 3隋·炀帝杨广.《仁寿四年冬十一月癸丑诏》,《隋书·炀帝本纪》,《四库全书》,第264册,第51页.
  • 4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册,第255页.
  • 5严可均.《全秦文》,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册,第121-122页.
  • 6《史记·秦始皇本纪》,第1册,第246页.
  • 7刘勰.《文心雕龙·封禅》,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皈,第393页.
  • 8《文心雕龙·诠赋》,范文渊注,第134页.
  • 9《汉书·高帝纪》,第1册,第80页.
  • 10吴澄.《仪礼逸经·朝事义》,《四库全书》,第105册,第29页.

共引文献15

同被引文献22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