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1999年第3期1-4,共4页
Journ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Higher Education Study Edition)
参考文献2
-
1陈学飞(译).大学的功用[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64,67.
-
2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国家处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向(二)[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同被引文献27
-
1章琰.大学技术转移中的界面及其移动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3,21(z1):25-29. 被引量:22
-
2章仁彪.走出“象牙塔”之后:大学的功能与责任[J].复旦教育论坛,2005,3(3):40-43. 被引量:13
-
3刘青.洪堡的大学思想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5,20(6):94-97. 被引量:2
-
4沈芝.从西欧中世纪城市特征看近代城市的起源[J].新视野,2006(2):75-77. 被引量:2
-
5孙传钊.阿伦特两论[J].中国图书评论,2007,30(1):40-48. 被引量:5
-
6[美]克拉克·克尔.大学的功用[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29.
-
7[美]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1994..
-
8[英]约翰·亨利·纽曼,徐辉,顾建新,何曙荣译.大学的理想(节本)[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36.
-
9王天一.外国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
10贺国庆.德国与美国大学发达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59.
二级引证文献11
-
1杨志卿.地方大学与城市的文化互动机制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9,0(7):82-86. 被引量:2
-
2杨志卿.地方大学与城市的政治互动机制研究[J].教育评论,2019,0(10):67-72.
-
3杜家和.城市文化建设:地方本科高校的办学应然之义[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1(5):4-5.
-
4孙不凡,张天雪.浙江高教强省的实践反思与发展理路[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43(5):94-103. 被引量:3
-
5陈茜.基于Citespace大学与城市互动关系的可视化分析[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21,39(2):138-144.
-
6张晶,刘静宁.“十四五”时期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期待--基于大学与城市互动关系视角[J].教育评论,2021(10):18-22. 被引量:1
-
7王立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成为地方城市发展共同体的发展路径——基于威斯康星理念的思考[J].嘉兴学院学报,2022,34(3):110-114.
-
8韩露,卓志聪,陈淑仪.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主体演化模型分析——基于CAS理论的视角[J].高教论坛,2022(7):32-37. 被引量:3
-
9李娇.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大学与城市互动关系探析[J].教育评论,2022(12):34-40. 被引量:1
-
10陈茜,肖钦文,张宏霄,姚冰.校城融合水平测度及提升路径研究——以唐山市为例[J].绿色科技,2022,24(23):220-225.
-
1纪成涛.基于课程视角的办学追问[J].中小学德育,2017(8):36-38.
-
2钟美荪,郑明秋.发挥教师在办学中的主导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2000(20):45-46.
-
3王芳.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现代职业教育,2018(27):234-234.
-
4高建昌,宋福金.加强农村小学的管理[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小学教研版),2010(4):23-23.
-
5文德.一所好学校的评价标准[J].青海教育,2016(3):12-12.
-
6师生共发展 办学创一流[J].安徽教育,2011,0(8):58-58.
-
7张丽.让学生爱上阅读[J].小学科学,2020(12):106-106.
-
8林卫民.以“勇士之心”踏上新学期旅程[J].人民教育,2018(17):49-50.
-
9叶翠微.创新:校长的办学之魂[J].教育发展研究,2000,20(9):46-48. 被引量:1
-
10屈坤如.办学报就是办学校[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9(3):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