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马克思分工思想的双重意蕴——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考察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经典作家指出,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本身的问题,从分工的观点来是看最容易理解的。而历史唯物主义的确立,也为科学地阐明马克思的分工思想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平台。分工范畴是经济学与哲学"双重视域"的融合;分工具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双重属性";分工的"双重效应"表现为:分工既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作者 王虎学
出处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3,共4页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T.C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6

  • 1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486.
  • 2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1,434.
  • 3张一兵.从分工到现实的世界历史──《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一种经济学的现实批判话语[J].江苏社会科学,1998(6):92-99. 被引量:23
  • 4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221,487.
  • 5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304.
  • 6[德]A·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52.
  • 7[苏]A·巴加图利亚,陆忍,译.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66,48,47.
  • 8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526.
  • 9张曙光.人的世界与世界的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 10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4,277.

共引文献51

同被引文献26

  • 1李永采,张志涛.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及其影响[J].齐鲁学刊,1993(6):122-128. 被引量:6
  • 2王南湜.《德意志意硕形态》中的分工和异化理论[J].南京社会科学,2005(10):1-5. 被引量:13
  •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I),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96页.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6卷(II),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年,第124页.
  • 5[德]柯尔施.《卡尔·马克思》,熊子云、翁廷真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年,第28、44-45页.
  •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III),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298页.
  •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5、832页.
  •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6页.
  •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12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91、390、393-394页.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