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职自动化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介绍了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创新“企-校-企”三轴联动的人才培养体系.采取“找准需求定人才、校企合作建课程、工学结合育人才”等措施.构建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情况。
作者
秦益霖
高志宏
机构地区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8,共4页
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基金
江苏省省级教改重中之重课题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十一·五规划课题(教机职字[2009]280号)的部分研究成果
关键词
电气自动化
工学结合
培养体系
分类号
G718.5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608
同被引文献
45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31
参考文献
2
1
卢海涛.
关于高职发展“订单式培养”的问题与思考[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13):33-35.
被引量:32
2
陈解放.
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
.中国高教研究,2007(7):52-54.
被引量:582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熊惠平.
高职教育实行“订单培养”模式的困难与问题[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4(4):14-17.
被引量:21
2
刘晓欢,郭沙,彭振宇.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及其构建[J]
.职业技术教育,2004,25(25):21-23.
被引量:103
3
王朝庄.
论高职“订单教育”的内涵[J]
.职业技术教育,2004,25(25):28-30.
被引量:13
4
陈志刚,马广.
关于订单培养的实践和思考[J]
.职业教育研究,2005(4):11-12.
被引量:16
5
伍棠棣.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
谢永超 杨忠直.提高订单式教育的有效性[J].职教论坛,2003,(18).
7
周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大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第二次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变流会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
Documents of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operative Education",Northeastern University,U.S.A.Apr.2001.
9
Reeve R S."Employers' Guide to Work-Integrated Learning",World Association for Cooperative Education,Inc.2001.
10
Goldstein Michael B,Wolk,Peter C."Legal Rishts and Obligations of Students,Employers,and Institutions",Jossey-Bass,1987.
共引文献
608
1
熊元亮,王金凤.
高校“产教融合”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中外企业文化,2021(11):204-205.
被引量:1
2
武旭霞.
高职高专园林植物配植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内蒙古教育,2021(24):70-72.
3
谢睿桢,黄向伟,江志辉,郭生河,陈笑莲.
中职学校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
.就业与保障,2022(2):58-60.
4
张蕾.
“工学结合”下高职专业英语教育的转型及对策[J]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36(3):123-126.
被引量:3
5
陆兰英.
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改革需求分析[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2):50-52.
被引量:4
6
刘晓顺,刘金玉.
以合作平台促工学结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对工学结合新机制的探索[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9(2):57-61.
被引量:1
7
罗敏杰.
地方性高职学院工学结合模式的现状与对策[J]
.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8(6):123-124.
被引量:2
8
杨扬.
走出当前高职“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困境[J]
.中国农业教育,2008,9(4):49-51.
被引量:2
9
刘新宇.
关于汽车维修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关键问题的思考[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2):153-153.
10
童乃诚.
全面解析工学结合的内涵[J]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1):3-5.
被引量:17
同被引文献
45
1
潘雪涛,周祥才,黄兆梁,张燕.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重点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20(6):85-88.
被引量:10
2
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二)[J]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4):5-11.
被引量:262
3
陈解放.
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
.中国高教研究,2007(7):52-54.
被引量:582
4
尤磊.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DB/OL].
5
侯穗萍,房志刚.中职学校培养“软件蓝领”人才的定位与培养模式、学习模式[DB/OL].
6
陈祥明.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8f09c9c689ebl72ded63b721.html.
7
黄冠群.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1.
8
顾可民.
计算机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辽宁教育研究,2007(10):84-86.
被引量:57
9
张尧学.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0
刘兵,刘辉.
楼宇智能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构建[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9(6):12-14.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15
1
莫秀锦.
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三阶六训”培养模式的探索[J]
.时代教育,2011(9):216-217.
被引量:2
2
周敏慧.
饭店业“金蓝领”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设计[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7(29):33-40.
被引量:1
3
李佳圣.
中西部地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11(12):70-72.
被引量:4
4
李进军,李佳圣.
基于校企“双主体”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5(1):14-18.
被引量:11
5
刘兵.
高职楼宇智能专业三阶段工学交替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8(11):50-52.
被引量:2
6
陈琳.
基于一体化教学的传感器实验室建设研究[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5):30-32.
被引量:1
7
富刚.
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浅探[J]
.科教导刊,2012(32):33-34.
被引量:1
8
朱敏,秦益霖.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3):38-41.
被引量:1
9
王晶鑫.
五年制高职学生“工学结合”模式技能培养探究[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32):22-22.
10
刘兵,张智靓.
基于专业调研的三阶段工学交替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
.价值工程,2014,33(13):221-22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1
1
张锦.
关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提升及启示探析[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4):316-317.
2
王振丰.
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赢途径探析[J]
.广西教育,2012(15):33-34.
3
罗振华.
构建面向海宁皮革产业的营销人才订单培养模式[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3):212-214.
被引量:3
4
杨红霞.
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班教学特性研究[J]
.时代教育,2013(5):34-35.
被引量:1
5
何成才.
校企“双主体”开发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高校科技,2013(5):50-51.
6
董海东.
高职模具专业塑压设备实训与仿真教学[J]
.模具制造,2013,13(5):93-96.
7
陈明,张力,陈桂银,周根来,方希修,尤明珍,任善茂,殷洁鑫.
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356”双体系校企多元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职业教育研究,2013(8):30-33.
被引量:5
8
鲁宛生,王林景,王林生.
基于校企“双主体”计算机专业育人模式的探索[J]
.软件工程师,2013(8):50-51.
被引量:1
9
张丽娜,吴强.
构建高职美容化妆品行业人才培养的“三双四跟”模式——基于校企“双主体”视角[J]
.职业教育研究,2014(2):20-23.
被引量:5
10
陈华平.
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实践与探索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1):277-277.
被引量:3
1
夏金伟,于晓云,许连阁,郭海林.
以产品为教学载体的单片机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
.电大理工,2016(2):39-40.
被引量:1
2
陈怀忠,韩承江.
高职自动化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职业时空,2010,6(10):68-69.
被引量:3
3
莫慧芳,陈瑞.
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自动化专业课程中的构建方法[J]
.教育教学论坛,2015(3):234-235.
被引量:3
4
邓小龙,岳睿.
略论高职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J]
.职业教育研究,2010(5):31-32.
被引量:7
5
朱敏,秦益霖.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3):38-41.
被引量:1
6
于占河.
高职自动化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现代交际,2016(11):157-157.
7
罗淼,相亮堂,周如俊.
“双向共推、三轴联动、四层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例[J]
.江苏教育研究(职教)(C版),2015,0(11):46-49.
被引量:1
8
周志光,雷翔霄.
高职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9(1):84-85.
9
张琪,李娟.
基于实践的社区教育管理模式探索[J]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3):1-4.
被引量:6
10
金文兵.
高职自动化专业综合实训的实施[J]
.机械职业教育,2005(12):42-43.
被引量:3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