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名词化固化程度的认知语法视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认知语法角度观察,光杆动词、动词短语、小句都可以发生名词化,但固化程度不同。固化程度较高的名词化可以在词典中予以标注,固化程度较低的名词化不必标注,而是由说话人在语境中通过计算(computing)产生。汉语中动词的名词化用法是通过构式派生(derivation by construction)的,没有形态标记,名词化用法固化程度较低,这是造成汉语语言学界对其长期存在争议的根本原因。
作者
张凤
机构地区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欧亚语系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1年第1期14-16,共3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名词化
词类
认知语法
固化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6
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113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4
1
高航,张凤.
名词的概念基础:认知语法中的名词范畴考察[J]
.山东外语教学,2008,29(2):23-29.
被引量:5
2
Langacker,Ronald 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 . 1987
3
Langacker,Ronald W.Cognitive Grammar:A Basic Introduction. . 2008
4
陈庆汉.
“N的V”短语中心语“V”语法性质研究述评[J]
.汉语学习,2002(5):53-57.
被引量:10
5
朱德熙.
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
.方言,1983,5(1):16-31.
被引量:498
6
Langacker R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 II: Descriptive Application. . 1991
7
Taylor,John R.Cognitive Grammar. . 2002
8
Langacker Ronald W.Grammar and Conceptualization. . 1999
9
高航.
概念物化与名词化[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30(6):14-17.
被引量:15
10
朱德熙,盧甲文,马真.
关于动词形容词“名物化”的问题[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1,7(4):53-66.
被引量:169
二级参考文献
166
1
沈家煊.
句式和配价[J]
.中国语文,2000(4):291-297.
被引量:221
2
沈家煊,王冬梅.
“N的V”和“参照体—目标”构式[J]
.世界汉语教学,2000,14(4):25-32.
被引量:94
3
石毓智.
论“的”的语法功能的同一性[J]
.世界汉语教学,2000,14(1):16-27.
被引量:72
4
程工.
名物化与向心结构理论新探[J]
.现代外语,1999,22(2):131-144.
被引量:49
5
张伯江.
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J]
.中国语文,1999(3):175-184.
被引量:436
6
李宇明.
所谓的“名物化”现象新解[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25(3):117-120.
被引量:35
7
詹卫东.
关于“NP+的+VP”偏正结构[J]
.汉语学习,1998(2):24-28.
被引量:53
8
朱德熙.
北京话、广州话、文水话和福州话里的“的”字[J]
.方言,1980,2(3):161-165.
被引量:42
9
朱德熙,盧甲文,马真.
关于动词形容词“名物化”的问题[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1,7(4):53-66.
被引量:169
10
姚振武.
现代汉语的“N的V”与上古汉语的“N之V”(上)[J]
.语文研究,1995(2):2-9.
被引量:31
共引文献
1133
1
郭安,张全生,邢欣.
汉语名词转动词的论元指称义弱化研究[J]
.语言与翻译,2020(1):14-20.
被引量:2
2
刘莹,程工.
从焦点的类型看“的”字结构的语义[J]
.中国语文,2021(1):28-42.
被引量:4
3
沈家煊.
动主名谓句——为朱德熙先生百年诞辰而作[J]
.中国语文,2021(1):3-17.
被引量:24
4
陈满华.
构式语法研究在中国[J]
.语言学研究,2022(1):28-38.
5
陈远秀.
“主之谓”之“之”的韵律属性、功能及语体特征[J]
.韵律语法研究,2020(2):162-184.
被引量:2
6
龙国富.
北京话“X+儿”结构构式化研究[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2(1):137-152.
7
姜南.
古汉语“所V”结构的转型发展[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1(1):139-149.
8
楊榮祥.
關於漢語詞類系統演變的思考[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19(1):168-187.
9
熊仲儒,邵士洋.
轻动词的类型与涉用范畴的归属[J]
.语言研究集刊,2021(1):230-250.
10
应学凤.
述宾黏合结构和述宾倒序结构的语义差异——兼谈指称、轻重、松紧在汉语的相互作用[J]
.语言研究集刊,2021(1):194-208.
1
郑华.
小议词的派生[J]
.考试与招生,1998,0(9):17-17.
2
高航.
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词的名词化——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0(2):90-98.
被引量:6
3
赵海卫.
前缀法与同根异性词[J]
.张家口师专学报,2001,17(1):27-30.
4
韩忠诰,U.Steinmüller.
科技德语中动词名词化的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13(2):58-63.
被引量:3
5
郭屹炜.
德语句型转换的策略与方法(二)[J]
.德语学习,2006(3):35-39.
6
周丽颖.
认知语法视角下的现代汉语“A+O”结构考察[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4(5):112-116.
7
张立飞,严辰松.
汉语复杂名词短语的独“的”偏好——整合语料库和认知语言学的证据[J]
.外语教学,2013,34(1):30-36.
被引量:9
8
王姝燕.
认知语法视角下的英语语态学习探究[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0(S1):160-162.
被引量:3
9
王晓伟.
体貌回指研究的认知语法视角[J]
.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11(1):87-91.
被引量:1
10
张洁.
认知语法视角下的中文存现句初探[J]
.青年文学家,2014,0(2X):120-120.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