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学衡派”的文化精神与学术立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上世纪20年代出现的学衡派人物大多有传统文化的深厚学养,又因涉洋留学掌握了新式学理,能够从中西文化多角度比较的学术层面讲述维护已有文化之必要的道理。他们反对全盘西化,张扬学术民主,对新文化运动的激进主义取向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使一直所向披靡的新派学人遇到了真正的劲敌,其文化精神与论学立场值得作一番深味。
作者
庄锡华
机构地区
深圳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9-174,共6页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学衡派
文化精神
学术立场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11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1
鲁迅.《估<学衡>》,《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377页.
2
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J].学衡,1922,(1).
3
吴宓.《论新文化运动》[J].学衡,1922,.
4
孙尚扬主编.《国故新知论·序》,[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版.
5
萨义德.《人文主义与民主批评》,[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140页.
6
艾森斯塔特.《反思现代性》,[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58-59页.
7
周作人.《文艺上的宽容》,《周作人批评文集》,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50页.
8
汤用彤.《评近人之文化研究》[J].学衡,1922,.
9
美国人文杂志编.《人文主义:全盘反思》,[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9-10页,第26页.
10
甘博.《国际主义的“致命缺陷”:白璧德论人道主义》,美国人文杂志编.《人文主义:全盘反思》,[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61页.
共引文献
114
1
张卫波.
论五四时期东方文化派的文化调和思想——兼论东方文化派的孔子观[J]
.北方论丛,2004(4):94-97.
被引量:1
2
秦弓.
论五四时期的传统文学观[J]
.中国社会科学,2001(6):150-159.
被引量:7
3
罗惠缙.
学衡派人文主义教育观念及实践初探[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10):125-128.
被引量:1
4
李相银.
批评的错位——兼论学衡派的文化重构理想[J]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4):99-102.
被引量:2
5
徐希军.
角色冲突:胡适思想多歧性的一个社会学解释[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1):16-20.
被引量:1
6
李春雷.
史学期刊与中国史学的现代转型——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例[J]
.史学理论研究,2005(1):97-109.
被引量:10
7
姜涛.
早期新诗的“阅读问题”[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3):182-197.
被引量:8
8
葛志毅.
中国近代化的民族文化思潮[J]
.北方论丛,2001(1):50-57.
被引量:4
9
庄锡华.
传统文化与周作人文学思想的重识[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82-85.
10
曹小娟.
文人社团与五四新文学[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2):28-31.
被引量:1
1
许嘉璐.
中国文化如何影响世界[J]
.领导决策信息,2017,0(5):26-26.
2
张新民.
走进中国文化书院(一)[J]
.社区,2013(26):34-35.
3
周良发.
新世纪以来国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
.南方论丛,2013,0(5):68-74.
被引量:1
4
吴新云.
英语学习中的“文化”需求[J]
.英语知识,2008(11).
5
周燕.
合理性的限度[J]
.语文学习,2009(6):80-80.
6
张红梅,赵继伦.
论学术人的文化精神[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3):35-37.
被引量:1
7
史春风.
商务印书馆与五四时期社会思潮[J]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4,12(1):49-54.
被引量:1
8
缪钺.
冰繭盦论学书札——致陈槃、劳榦[J]
.中国文化,2008(1):177-189.
被引量:1
9
爱箫.
“人生的艺术化”:理解朱光潜早期文艺美学思想的枢机[J]
.天府新论,1998(6):70-77.
被引量:3
10
张毅.
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历史使命是推动其可持续发展[J]
.文化遗产,2016(5):8-11.
被引量:24
江苏社会科学
201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