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学生"村官"岗位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大学生"村官"创业应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建构基于农村公益导向的大学生"村官"创业体系,需要党委政府、家庭社会和大学生"村官"本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8-40,67,共4页
Hubei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江苏省软科学重点课题"大学生‘村官’制度和大学生‘村官’创业研究"(编号:BR2009064)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课题"建立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研究"(编号:09DJB003)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