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云南科技管理》
1999年第5期33-35,共3页
Yun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同被引文献13
-
1曹幸穗.从引进到本土化:民国时期的农业科技[J].古今农业,2004(1):45-53. 被引量:18
-
2李绍明.西南民族文化研究刍议[J].中华文化论坛,1994(1):16-17. 被引量:3
-
3罗康隆.西南诸民族的文化类型试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7(4):62-67. 被引量:2
-
4康荣平.技术转移的若干理论[J].科学学研究,1986,4(3):28-38. 被引量:10
-
5万红.论西南民族地区集贸市场的历史形成[J].贵州民族研究,2004,24(3):100-106. 被引量:13
-
6郭家骥.西双版纳傣族稻作文化的传统实践与持续发展—景洪勐罕镇曼远村个案研究[A]..人类学与西南民族[C].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
-
7肖永.中国西部概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
8秦红增.[D].中山大学,2005年.
-
9.生态农业与云南山地生计发展项目[EB].http://www.cbik.org/cbik-cn/cbik/our-work/livelihood/misereor.,.
-
10.农转资金促进高校农业科技成果有效转化[EB].http://nss.most.gov.cn/view.asp?.,.
二级引证文献7
-
1秦红增.技术与文化的互为观照:科技人类学解读[J].青海民族研究,2008,19(1):6-11. 被引量:13
-
2秦红增.多样性的博物知识与文化解释[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6):19-21.
-
3高剑平,曾仙赐.边疆民族地区的技术转移与文化摩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33(10):34-38. 被引量:5
-
4杨莎莎,陈嘉浩,曹冬勤.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中技术转移与文化多样性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8,34(10):33-39. 被引量:2
-
5王成金,谢永顺,陈沛然,李绪茂.铁路技术跨越式转移的制度-经济-文化适应性--基于亚吉铁路的实证分析[J].地理学报,2020,75(6):1170-1184. 被引量:12
-
6杨颖兮,陈秀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识性创新——以福建省“漆艺+”艺术创新实践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5):36-44. 被引量:7
-
7曲安弈,潜伟.清代广东铁业变迁的技术-文化互动考察[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5(2):158-164.
-
1林炳承.增创新优势 推进科技新发展[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5(2):6-7.
-
2罗莉.云南省与美国科技合作交流现状[J].云南科技管理,1995(6):53-55.
-
3郑士贵.“八五”我国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J].管理观察,1997,0(4):38-39.
-
4闽台农业科技合作交流现状与对策[J].海峡科技,2000(5):13-14.
-
5汤锡芳.关于促进祖国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思考[J].中国科学基金,2001,15(2):118-119. 被引量:1
-
6创新创先嘉兴科技开创新局面[J].今日科技,2003(10):14-16.
-
7洪晓瑜.上海天文台2005年的科研及其相关工作[J].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2006(1):1-7.
-
8洪晓瑜.2006:上海天文台再获新进展[J].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2007(1):9-16.
-
9陆艳.加强与东盟国家科技合作交流为振兴广西经济注动力[J].企业科技与发展(下半月),2011(7):1-2. 被引量:2
-
10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交流取得较大发展[J].大众科技,2009,11(1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