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模式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从国际到国内掀起了对中国模式的热议和讨论,但褒贬不一,存在分歧。本文试图从社会主义模式的科学内涵入手,分析中国模式的形成过程,对中国模式给予科学定位,并指出中国模式的当代价值。
作者
赵曜
机构地区
中共中央党校
出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3,共5页
Studies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关键词
社会主义模式
中国模式
当代价值
分类号
D61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55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6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3,580.
2
胡锦涛.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0-09-07(02).
3
邓小平文选(3)[C].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
郑永年.中国模式能够被围堵吗?[N].参考消息,2009-09-10(16).
5
亚历山大·萨利茨基.“中国模式”是人类成就创造性集大成者[N].参考消息,2010-10-02(8).
6
姜媛.世界持续变化,中国成绩显著[N].深圳特区报,2010-08-14(B08).
共引文献
55
1
薛金华.
民众幸福与政府责任[J]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2(5):40-43.
被引量:3
2
李彦.
试论克隆人出现的必然性及合理性(下)[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12(9):24-27.
被引量:1
3
杨晓平.
实践转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特征[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6):11-15.
被引量:3
4
覃辉银.
社会主义国家国际合作的历史实践及思考[J]
.理论月刊,2007(5):48-51.
被引量:1
5
戴德铸.
试论人与自然的关系[J]
.理论月刊,2007(10):60-62.
被引量:2
6
沈宝祥.
略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6):11-14.
被引量:16
7
张荣国.
市场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分配公正问题[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1):45-49.
被引量:2
8
高中伟,曹萍.
党内和谐带动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路径[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20-24.
9
石仲泉.
真正地了解中国现实实际,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之二[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2):4-10.
被引量:5
10
姚桓,苗佳瑛.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条件、路径、方法[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2):11-15.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15
1
彼得.诺兰,吕增奎.
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J]
.国外理论动态,2005(9):31-36.
被引量:33
2
戴维·兰普顿.
中国模式为何吸引世界目光[J]
.党建,2008(10):61-62.
被引量:9
3
杨昱.
从全球视野看科学发展观的巨大意义[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B12):37-38.
被引量:1
4
本刊记者.
中国模式的形成、内涵和特征——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徐崇温[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9):11-21.
被引量:14
5
萧功秦.
中国模式面临五大困境[J]
.人民论坛,2010(21):68-69.
被引量:22
6
尹倩.
“中国模式”的基本特征[J]
.兰州学刊,2010(11):22-25.
被引量:3
7
王永凤.
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12):14-16.
被引量:13
8
张舰,于金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创新[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2-5.
被引量:1
9
张树华:中国道路的政治优势与思想价值[J]
.求是,2011(4):63-63.
被引量:2
10
张维为.
一个奇迹的剖析:中国模式及其意义[J]
.红旗文稿,2011(6):4-7.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4
1
孙增伟,张龙,李斌.
浅析中国模式的基本特征[J]
.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1(6):305-305.
2
徐浩然.
如何概括中国发展经验——基于中国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比较分析[J]
.科学社会主义,2011(6):49-52.
被引量:2
3
贾建梅,冯石岗.
人学视阈下的中国模式[J]
.邯郸学院学报,2011,21(4):53-57.
4
贾莉莉,杜娟.
从哲学视角分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J]
.知与行,2018(4):145-149.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5
1
程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再认知[J]
.晋阳学刊,2014(3):87-94.
2
程浩.
党员干部坚定道路自信的认知度与信心指数分析[J]
.党政研究,2014(4):22-28.
3
武娜娜,蔡金杰.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多维度探究[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5):19-22.
被引量:1
4
吕翠丽,刘芯瑜.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纲要[J]
.党史博采(下),2020(12):53-54.
被引量:1
5
李秉文.
“可持续生计”框架下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推进策略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0(5):103-112.
被引量:7
1
方学军.
浅析张闻天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其特征[J]
.安康学院学报,2009,21(1):18-20.
被引量:3
2
莫文秀.
邓小平同志对实事求是的继承和发展──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体会[J]
.中国妇运,1994(10):44-45.
3
陈高英.
历史镜鉴看新生──回顾二十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J]
.福州党校学报,1999(1):38-41.
4
李春明.
积极推进新一轮思想大解放[J]
.长江论坛,1997(5):7-10.
5
王琢.
论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2):3-6.
6
李昌明.
邓小平与社会主义模式的转型[J]
.东疆学刊,1996,13(2):4-11.
7
叶尚志.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灵魂——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J]
.人才开发,2007(5):1-1.
8
朱瑞钦.
坚持实事求是,克服新时期的主观主义[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9,0(1):46-46.
9
焦克明.
一场始于“左”而终于右的悲剧——析苏东剧变[J]
.求实,1992(9):18-22.
10
寇宝银,刘爱莲.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J]
.兰州学刊,2008(9):22-24.
被引量: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0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