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药归经学说与中医辨证的关系 被引量:3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药归经学说与中医辨证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药物作用定位与疾病定位的内在统一,它是历代医家以脏腑、经络、卫气营血、三焦理论为指导,以药物的功效和所治病证为依据,经过反复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中药作用机理的定位理论与中医脏腑经络、部位器官等基本理论的必然联系。中药归经的认识方法可以有多种,但最终均统一到脏腑辨证中去。因为归经所指的脏腑经络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脏腑经络的病证也可包括部位器官的病证。所以以脏腑经络为主,辅以部位器官辨证确定疾病的定位是研究药物归经的主要方法。即使用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甚至以基因、受体、靶点乃至功能、成分、元素等表示,也要以脏腑经络为核心反映其与部位器官甚至基因、受体、靶点乃至功能、成分、元素等的内在一致性。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4-186,共3页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001059) 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09276102D-38)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12

  • 1张瑜.中药的归经与药物作用的选择性[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8):67-70. 被引量:13
  • 2黄帝内经·灵枢[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 3沈金鳌.要药分剂[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8:1.
  • 4徐灵胎.医学源流论[M].北京:中国书店,1987:卷上2-3.
  • 5张元素.医学起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162.
  • 6李东垣.珍珠囊补遗药性赋[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8:24.
  • 7.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 8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1936.
  • 9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4:225,512.
  • 10寇宗夷.本草衍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46-47.

共引文献62

同被引文献329

引证文献31

二级引证文献14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