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民间歌唱与乡土秩序——壮族传世情歌《嘹歌》研究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嘹歌》以歌唱的方式确立的两性秩序、伦理道德秩序,为流行地区的人们提供了一种生活的稳定感、秩序感和幸福感。
作者
范秀娟
机构地区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出处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29,共6页
Studies of Ethnic Literature
基金
广西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生态美学与民族文艺学研究基地"项目"民间歌唱与乡土秩序--壮族传世情歌<嘹歌>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民间歌唱
乡土秩序
壮族情歌
《嘹歌》
分类号
I207.9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7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2
1
覃乃昌.
壮族《嘹歌》的传承与传播研究——壮族《嘹歌》文化研究之七[J]
.广西民族研究,2005(4):89-100.
被引量:22
2
潘其旭.
以“那文化”研究为基础建立壮学体系的理论构架[J]
.广西民族研究,1998(1):77-92.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7
1
方今采.
确立文化的整体意识——对“文化”一词使用的质疑[J]
.云南社会科学,1992(2):39-44.
被引量:1
2
蓝鸿恩.《广西民间文学散论》[M].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45、46页.
3
朱太忙注释.《详注古诗源》(上册)[M].上海:上海新民书局,1934.19页.
4
韦庆稳.《试论百越民族语言与壮语的关系》[A].谢启晃等编.《岭外壮族汇考》[C].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9.57页.
5
刘锡藩.《岭表纪蛮》[M].,民国影印本.155页.
6
清·李调元.《粤东笔记·粤俗好歌》[M].,..
7
刘锡蕃.《岭表纪蛮·歌谣》[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3..
共引文献
33
1
李萍.
论百色市壮族歌圩的源流与价值[J]
.百色学院学报,2009,22(2):121-124.
被引量:6
2
吴德群.
包容:壮族山歌交往的特征[J]
.传承,2012(2):72-73.
3
覃彩銮.
壮族称村落为“板”的由来及其含义考释──壮族干栏文化研究之一[J]
.广西民族研究,1998(1):57-60.
被引量:4
4
李伟华.
拓展壮学族际研究的思考[J]
.广西民族研究,2004(4):44-49.
被引量:3
5
黄振南.
再读《黑衣壮的人类学考察》[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3):138-140.
6
覃凤余.
壮语地名及其研究——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之一[J]
.广西民族研究,2005(4):109-120.
被引量:21
7
周颖虹.
加强壮学个案研究的思考[J]
.广西民族研究,2006(3):91-94.
被引量:2
8
梁昭.
汉、壮文化的交融与疏离——“歌圩”命名再思考[J]
.民族文学研究,2007,25(1):139-146.
被引量:7
9
许钢伟.
《嘹歌》搜集整理及研究综述[J]
.广西民族研究,2007(1):194-199.
10
覃延佳.
“冷逻辑”与热壮学——壮学研究之时空坐落选取反思[J]
.广西民族研究,2008(1):80-8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77
1
梁杏云.
嘹歌·贼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反映的壮族文化心理[J]
.广西民族研究,1998(3):59-62.
被引量:7
2
黄秉生.
歌圩与壮族的审美意识[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9(1):55-60.
被引量:14
3
罗汉田.
《嘹歌·唱离乱》时代背景浅探[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3(2):107-110.
被引量:5
4
高丙中.
中国民俗学的人类学倾向[J]
.民俗研究,1996(2):6-14.
被引量:51
5
高丙中.
文本和生活:民俗研究的两种学术取向[J]
.民族文学研究,1993,11(2):3-9.
被引量:11
6
潘其旭.
壮族“歌墟”与“溱洧之风”的比较[J]
.民族艺术,1988(1):20-41.
被引量:4
7
潘其旭.
壮族“歌墟”——民族部落祭祀活动的产物[J]
.民族艺术,1988(4):56-71.
被引量:3
8
蓝鸿恩.
广西民间文学三十年[J]
.民族文学研究,1988,6(5):69-72.
被引量:1
9
手冢惠子.
武鸣桥北村歌圩的文化圈[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1(2):30-35.
被引量:3
10
韦金岭.
《诗经》恋歌所反映的古代“歌圩”习俗[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1(2):36-4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陆晓芹.
壮族歌圩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民族艺术,2014(2):154-161.
被引量:6
2
李萍.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河池学院学报,2021,41(3):24-33.
3
李萍.
从“自然率性”到“理智内敛”:壮族歌圩择偶习俗的演进脉络及其文化内涵——“壮族歌圩传统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系列论文[J]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4):1-11.
二级引证文献
6
1
王娟.
当代民众生活中的民间文学——兼谈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J]
.民俗研究,2016(2):90-98.
被引量:5
2
高敏.
20世纪末叶壮族音乐研究回顾与展望系列之壮歌研究[J]
.歌海,2016(2):61-77.
被引量:2
3
戴伟.
广西壮族多声部民歌和声特征分析研究[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8(21):29-30.
被引量:1
4
覃金盾.
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壮族山歌生态调查研究——以广西百色市城区为例[J]
.艺海,2019,0(11):14-17.
5
朱刚.
交流诗学模型及其在西部民族地区传统歌会研究中的应用[J]
.民族文学研究,2021,39(6):126-136.
被引量:2
6
覃金德.
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技工学校弘扬与传承歌圩文化的价值与意义[J]
.河南农业,2022(18):34-35.
被引量:1
1
王晓云.
“花儿”歌唱与乡土秩序的建构[J]
.文学与文化,2012(4):101-106.
被引量:1
2
马君君.
寄我所愿望终南——读《秦风·终南》[J]
.中国研究生,2010(12):42-43.
3
贾文清.
关于“花儿”(五)[J]
.群文天地,2011(10):39-42.
4
于东新,葛超.
“五更转”源流演变及其意义刍论[J]
.中国韵文学刊,2012,26(2):1-7.
被引量:3
5
吴素雄.
传统乡土秩序:建构与解构[J]
.天津社会科学,2008(6):61-64.
被引量:3
6
穆涛.
稿边笔记[J]
.美文(上半月),2006,0(10):1-1.
7
许钢伟.
《嘹歌》搜集整理及研究综述[J]
.广西民族研究,2007(1):194-199.
8
过伟.
壮族民间抒情长歌《嘹歌》的抢救、翻译与研究[J]
.贺州学院学报,2006,22(4):36-42.
被引量:1
9
孙正国.
为苦、为爱、为生命而歌——民间歌谣的文学人类学解读[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73-78.
被引量:2
10
韩水仙.
慢词风致与赋体手法[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21(6):64-66.
被引量:2
民族文学研究
201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