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反讽:表意形式的演化与新生 被引量:6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西文学中的反讽,一直是文学理论的关键课题,但讨论越多问题越复杂。对反讽的研究,在当代已经扩展为对文学和文化的本质的探讨。当代文学理论把反讽从语言推向符号,集中讨论跨媒介的概念反讽;又推向整个文化和历史,从文学中的"情景反讽"进而讨论大规模的"世界性反讽"。反讽是思想复杂性的标志,是对任何简单化的嘲弄,修辞四体(隐喻—提喻—转喻—反讽)成为任何表意形式演化的途径,而反讽成为形式成熟的标记。已经到达反讽的表意方式,不可能再回到形式的原初,只可能走向更成熟的反讽,走向更新的表意形式。
作者 赵毅衡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7,共10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6

  • 1William K. Wimsatt and Cleanth Brooks, Literary Criticism: A Short History, New York: Knopf, 1957, p. 674.
  • 2索伦·克尔凯郭尔.《论反讽概念--以苏格拉底为主线》,汤晨曦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第8页,第286页,第2页.
  • 3克里安思·布鲁克斯.《悖论语言》,赵毅衡编.《新批评文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354页.
  • 4克里安思·布鲁克斯.《反讽:一种结构原则》,《新批评文集》,第376-395页.
  • 5Luuk Lagerwerf, "Irony and Sarcasm in Advertisements: Effects of Relevant Inappropriateness", Journal of Pragmatic.s, Vol. 39, Issue 10(October 2007), pp. 1702-21.
  • 6Linch Hutchen, Irony's Edge." The Theory and Politics of lron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5, p. 67.
  • 7Paul de Man, "The Concept of Irony", in Blindness and Insight: Essays in the Rhetoric of Contemporary Oiticism,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3.
  • 8韦恩·布斯.《修辞的复兴:韦恩·布斯精粹》,穆雷等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80页.
  • 9Kenneth Burke, "Four Master Tropes", Kenyon Review, Autumn 1941, pp. 421-438.
  • 10A.J. Greimas, On Meaning,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7, p. xix.

同被引文献470

引证文献66

二级引证文献9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