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氧化沟污水处理技术展望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简述了氧化沟的发展过程,介绍了目前我国使用的氧化沟系统的两种基本类型,即另设沉淀池的连续流系统和不另设沉淀池的交替式系统。总结出了氧化沟系统工艺处理污水的五大特征。
作者
庞真勇
机构地区
汕头市第二建筑设计院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0-41,共2页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关键词
氧化沟
污水处理
展望
工艺技术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6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46
同被引文献
36
1
杨肇键.
三沟式氧化沟在处理城市污水中的应用[J]
.给水排水,1992,18(3):18-22.
被引量:2
2
钟德钰,张红武.
考虑环流横向输沙及河岸变形的平面二维扩展数学模型[J]
.水利学报,2004,35(7):14-20.
被引量:34
3
杨宝林.
氧化渠技术的新进展和成就[J]
.上海环境科学,1989,8(3):20-24.
被引量:1
4
陈吕军,钱易.
氧化沟中的曝气设备[J]
.给水排水,1993,19(5):17-21.
被引量:8
5
王社平.
DE型氧化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J]
.给水排水,1995,21(10):45-47.
被引量:8
6
李亚.
PID技术及其应用[J]
.上海环境科学,1995,14(11):20-22.
被引量:1
7
姚仕明,王兴奎,张超,郑钧.
曲线同位网格的三维水流数学模型[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6(3):336-340.
被引量:8
8
周律,钱易.
氧化沟工艺应用评析[J]
.给水排水,1996,22(9):55-58.
被引量:4
9
何大江,陈吕军,钱易.
生物膜氧化沟污水处理性能的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1996,18(2):7-11.
被引量:9
10
郭健.
交替工作式氧化沟技术[J]
.污染防治技术,1996,9(1):49-5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5
1
赵星明,王萱,王爱军.
氧化沟弯道水流特性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31(4):104-106.
被引量:9
2
汤武平,陈季华,杨波.
氧化沟结合水解工艺处理造纸废水[J]
.中国给水排水,2001,17(5):54-56.
被引量:14
3
林玉娣,马玉林.
我国城市污水综合处理及其评估指标[J]
.江苏预防医学,2001,12(2):82-83.
被引量:2
4
邓荣森,许俊仪.
玫体化氧化沟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概览[J]
.西南给排水,2001,23(1):20-26.
被引量:4
5
高云,常爱玲,胡志光.
氧化沟污水处理新技术[J]
.工业水处理,2002,22(9):16-18.
被引量:17
二级引证文献
46
1
陈志澜,杨人卫.
导流墙偏置位置对氧化沟性能影响的分析[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10):162-165.
被引量:8
2
朱静平,柴立民.
氧化沟工艺技术的发展[J]
.四川环境,2004,23(4):57-60.
被引量:15
3
李敬存,李圣增,谷艳慧.
UASB-氧化沟工艺处理啤酒废水[J]
.环境工程,2004,22(4):15-16.
被引量:5
4
王玉佳,许德玄,王海军,郭治明,葛威力.
雾化电晕等离子体饮食业油烟净化技术与装置[J]
.环境工程,2004,22(4):40-42.
被引量:11
5
邱国华,胡龙兴.
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5,6(5):7-15.
被引量:16
6
欧阳荟,宋碧玉.
制浆造纸废水处理技术及其研究进展[J]
.中国造纸,2005,24(7):48-52.
被引量:22
7
黄海保,周兴求,伍健东,牛晓君,张临苏,彭军,侯伟忠.
UASB-氧化沟工艺在酱油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J]
.水处理技术,2006,32(3):66-69.
被引量:6
8
王涛,汪波,董滨,周增炎.
悬浮填料滤池取代传统二沉池的中试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29(6):89-90.
被引量:3
9
杨慧敏,张奎,李建政.
复合式氧化沟工艺处理城市污水[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6(4):23-26.
被引量:6
10
薛嘉,黄钧.
废水处理一体化生物反应器的发展[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6,12(4):595-599.
被引量:8
1
赵学耘,郑乔予.
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探讨[J]
.山西建筑,2010,36(16):186-187.
被引量:1
2
周鑫,王卓,张新春,宋剑锋.
潜水导流式氧化沟影响因素研究[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5,35(6):42-46.
3
姜晓燕,金仁村.
活性污泥的铬抑制[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5(1):50-56.
4
董金岳,李爱花.
氧化沟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及在煤矿中的应用[J]
.煤矿环境保护,1998,12(3):26-29.
被引量:3
5
钟仁超,陆天友.
氧化沟曝气设备性能比较[J]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6(1):140-142.
被引量:7
6
原培胜.
氧化沟表曝设备运行故障分析与安装维护[J]
.西南给排水,2006,28(3):32-34.
被引量:1
7
刘峻,刘永德,赵继红,王玫玫,王翔.
超声处理对系统剩余污泥减量效果的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2011,27(1):58-60.
被引量:15
8
张德军.
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调试方法简述[J]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4):59-59.
9
龚明炳.
气升式深水型氧化沟处理污水效果分析及运用[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28(3):74-74.
10
李志娟.
溶解氧及污泥沉降比对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影响因素的研究[J]
.上海环境科学,2005,24(3):129-130.
被引量:1
环境科学与技术
199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