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能源》
1999年第9期3-4,共2页
Energy of China
同被引文献37
-
1李小地.中国深部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初探[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4,21(1):34-39. 被引量:28
-
2秦冰,付林,江亿.利用系统热惯性的热电联产电力调峰[J].煤气与热力,2005,25(10):6-8. 被引量:18
-
3丁国生,田信义.中国浅层天然气资源及开发前景[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6,17(3):226-231. 被引量:34
-
4周北驹.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J].中国能源,1997,19(3):16-18. 被引量:10
-
5侯邦安,郭慧敏.1996-1997年我国能源供需形势分析与预测[J].中国能源,1997,19(6):15-18. 被引量:2
-
6付林.[D].北京:清华大学,1999.
-
7付林.[D].北京:清华大学,1999.
-
8郎一环.加快西部开放开发 积极利用中亚油气资源[J].中国能源,1997,19(5):36-40. 被引量:3
-
9薛新民.我国发展核电的必要性和初步设想[J].中国能源,1997,19(4):24-27. 被引量:3
-
10李吟天.改善我国大气环境 加快开发利用天然气资源[J].中国能源,1997,19(7):22-25. 被引量:6
引证文献4
-
1秦冰,付林,江亿.利用系统热惯性的热电联产电力调峰[J].煤气与热力,2005,25(10):6-8. 被引量:18
-
2秦冰,江亿,付林,陈燕洲,蒋延燕.集中供热系统热动态特性的测试研究[J].煤气与热力,2005,25(11):20-23. 被引量:8
-
3史斗,郑军卫.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0,15(4):406-414. 被引量:25
-
4张伟.试论利用系统热惯性的热电联产电力调峰[J].华东科技(综合),2018,0(9):353-353.
二级引证文献50
-
1刘艳英.浅析内蒙古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4(3):100-102. 被引量:4
-
2郭君宜,王玉坤,吴刚.热电联产电力调峰运行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9). 被引量:2
-
3秦冰,江亿,付林,陈燕洲,蒋延燕.集中供热系统热动态特性的测试研究[J].煤气与热力,2005,25(11):20-23. 被引量:8
-
4秦冰,江亿,付林.热电联产电力调峰时供热系统的调节[J].煤气与热力,2006,26(2):51-55. 被引量:4
-
5聂锐,张炎治.21世纪中国能源发展战略选择[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19(5):7-9. 被引量:16
-
6李桂英,丁小东,胡常伟.利用过程强化技术有效活化天然气研究进展[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06,31(3):52-55. 被引量:1
-
7秦冰,江亿,付林.热电联产热源供热量调节及室内温度的响应[J].煤气与热力,2006,26(8):53-58. 被引量:1
-
8杨刚强.内蒙古能源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J].资源与产业,2006,8(4):22-26. 被引量:6
-
9任国良,董根全,李小蓓,崔富梅,吴建慧,曹立仁,李永旺.非催化加压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J].煤炭转化,2006,29(4):72-77. 被引量:4
-
10由世俊,朱晏琳,郑雪晶,张欢.供热二级网侧设置燃气调峰锅炉的探讨及节能分析[J].暖通空调,2007,37(1):48-51. 被引量: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