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行业高职院校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探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行业类高职院校的建设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学研结合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和难得的机遇,既要遵循产学研结合的一般原则,又要注重发挥自身的行业特色及优势、依托行业资源和政府支持、强化特色典型模式的探索。
作者
王政
朱庚申
宋鸿筠
杜卫
吕健伟
机构地区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
出处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5-106,共2页
Chinese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基金
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立项课题"高等职业院校产学研用合作机制研究"(094572180)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行业
产学研合作
分类号
G718.5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08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周文锦.
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2004,24(10):55-57.
被引量:84
2
刘守义.
论高职院校在社会职业培训中的作用[J]
.职教论坛,2005,21(09S):23-25.
被引量:26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徐涵.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M].,..
2
Bailey, T. (1995) Learning to Work:Employer Involvement in School-to-Work Transition Program. 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P4.
3
熊家华.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教育[A]..2000年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
4
Bailey, T. (1995) Learning to Work:Employer Involvement in School-to-Work Transition Program. 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P4.
5
南方网 http://www.southcn.com/job
6
中国新闻网 http://www.chinanews.com.cn/2001-03-11
7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 中发[2002]12号.
8
劳社部[2003]38号
9
徐国庆.
从美国的“技术准备计划”看我国高职的发展[J]
.教育发展研究,2002,22(2):59-61.
被引量:19
10
邓泽民,陈庆合,郭化林,刘文卿,侯金柱.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比较与创新研究[J]
.职教论坛,2002,18(20):7-12.
被引量:102
共引文献
108
1
王风刚.
高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3):5-5.
被引量:4
2
吕俊霞,邱建新,李金锁.
浅谈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J]
.华章(初中读写),2008(7).
被引量:4
3
金辉,张志宇.
高校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IT人才的教学模式探讨[J]
.天津科技,2005,32(3):35-36.
被引量:1
4
李伟华.
开展校企合作的实践和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1(27):26-27.
被引量:3
5
聂建武.
半工半读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有效的职教模式[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15):36-38.
被引量:23
6
石义林.
谈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导向功能[J]
.中国科技信息,2006(15):266-267.
7
彭华.
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新途径的探索[J]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3):39-42.
被引量:30
8
彭汉庆,吕全国.
高职院校社会职业培训职能缺失探源[J]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1):150-151.
被引量:5
9
王运宏,白鸿辉.
工程类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分析[J]
.机械职业教育,2007(5):14-16.
被引量:7
10
易玉屏.
高职校企合作与地方政府的责任分析[J]
.现代企业教育,2007(05X):34-35.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5
1
李娜,毛永强.
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共生发展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4):105-107.
被引量:3
2
刘美平.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路径的共生模式研究[J]
.当代财经,2011(11):105-111.
被引量:18
3
滕勇,许波.
陕西铁路建设与“关天经济区”发展的关系[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5(6):3-6.
被引量:2
4
陈晓阳,姜峰.
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及实践[J]
.中国高等教育,2012(15):24-25.
被引量:19
5
孙国荣,王进博,张爱荣.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机制的思考——滨州职业学院对接两区规划谋求创新发展研究与思考[J]
.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1,0(1):1-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王芳镜,蒋萌,于洛.
地方普通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共生模式研究——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案例[J]
.特区经济,2013(2):216-217.
1
巫绍基,肖慧颖,刘晓,赵燕,孙蕾,黄艳君.
电力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3):57-59.
被引量:4
2
程炜杰.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与行业资源利用的实证研究[J]
.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2,11(2):54-59.
3
于广杰,张会彦.
构建适应大众化阶段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J]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3):28-29.
4
励梦普.
对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
.教师,2008(22):40-41.
被引量:1
5
罗思红.
论中职生的性教育[J]
.科技信息,2009(21):241-243.
6
李倩.
地方与行业资源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以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5):145-148.
被引量:1
7
朱平,彭银年,蒋庆斌,裴智民.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四方三层”校企合作理事会建设[J]
.职业技术教育,2012,33(18):62-63.
被引量:7
8
罗焕,刘艳红,丘素莉.
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出发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一般原则[J]
.科教文汇,2014(1):192-193.
9
仇文兰.
依靠行业资源孵化特色人才[J]
.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11,0(2):20-22.
10
李倩.
区域与行业资源在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5(4):226-226.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1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