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析作物秸秆还田应用技术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的培肥效果、理化性质、有机质含量、养分平衡等方面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介绍了不同的操作技术。总结了秸秆还田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期指导秸秆还田技术应用,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作者
马金芝
刘悦上
陆卓
机构地区
滨州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出处
《现代化农业》
2011年第1期30-31,共2页
Modernizing Agriculture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肥力
应用技术
分类号
S141.4 [农业科学—肥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23
同被引文献
3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6
1
付艳忠.
浅析玉米秸秆还田数量与产量之间的差异[J]
.现代农业,2009(11):40-41.
被引量:6
2
胡庆文,张珍丽.
秸秆还田技术探索[J]
.河南农业,2006(5):32-32.
被引量:10
3
韩秉进,陈渊,乔云发,韩晓增,孟凯.
连年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4,20(4):294-296.
被引量:48
4
周波,刘登民,劳秀荣,聂俊华,孙伟红.
长期秸秆还田及休闲处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6):16015-16019.
被引量:26
5
汪炎炳,徐建文.
秸秆还田培肥改土试验研究[J]
.土壤通报,1991,22(4):171-173.
被引量:23
6
李寿强,王艳菊,马妙芳,王艳莉.
稻田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模式及应用价值探讨[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32(F12):129-130.
被引量:28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韩秉进,陈渊,乔云发,韩晓增,孟凯.
连年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4,20(4):294-296.
被引量:48
2
曲占和,郭志伟,李功立.
有机肥的作用[J]
.农民致富之友,2005(5):15-15.
被引量:1
3
何小凤,谢英荷.
土壤磷素形态及分级方法研究概述[J]
.科学之友,2007(2):148-149.
被引量:7
4
孙克刚,李丙奇,金辉,张春生,贾改花.
河南省小麦、玉米及蔬菜优质高产高效平衡施肥[J]
.磷肥与复肥,2007,22(1):73-75.
被引量:5
5
孟庆华,李根英.
山东主要土类有机质及其与供磷特性的关系[J]
.土壤通报,2007,38(1):25-28.
被引量:12
6
曹彧,崔建国,张云鹏,镡娟.
油松蒙古栎种植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658-1659.
被引量:3
7
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化分析[M].2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1-594.
8
HACKE U G, SPERRY J S, EWERS B E. Influence of soil porosity on water use in Pines teed[J]. Oecologia,2000,4(124) :495 - 505.
9
蒋新和,蒋云芳,周玲.
小麦秸秆还田与化学氮肥配施技术探讨[J]
.作物杂志,1998(4):11-12.
被引量:88
10
王建国,王德禄,王守宇,何喜云,王忠伟.
黑龙江农田养分平衡和养分水平的动态变化[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0,16(2):124-127.
被引量:32
共引文献
123
1
马永良,师宏奎,张书奎,吕润海.
玉米秸秆整株全量还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及其对后茬小麦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8(z1):42-46.
被引量:107
2
高飞,贾志宽,韩清芳,杨宝平.
有机肥对宁夏南部旱农区土壤物理性状及水分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7):105-110.
被引量:28
3
战丽莉,许艳丽,韩晓增.
长期施肥对东北黑土玉米田土壤动物影响[J]
.土壤与作物,2012,1(2):94-99.
被引量:13
4
吴梅.
正安县油菜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探讨[J]
.贵州农机化,2011(4):24-25.
5
朱玉芹,岳玉兰.
玉米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研究综述[J]
.玉米科学,2004,12(3):106-108.
被引量:104
6
张显东,张蕊,王瑞霞,于占洋,郑昊.
玉米残体培肥对黑钙土理化性质的影响[J]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4,26(3):189-196.
7
温随良,刘军.
陇中旱地少免耕覆盖对提高土壤养分效应的研究[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6,31(1):27-31.
被引量:16
8
韩成伟,张岩,李时群.
玉米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技术发展概况[J]
.农业与技术,2005,25(4):121-124.
被引量:8
9
杨合法,解永丽,范聚芳,李季.
不同施肥对保护地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9):250-254.
被引量:27
10
杨合法,范聚芳,解永丽,李季.
不同生产模式施肥对保护地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06,35(12):61-65.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
39
1
马永良,师宏奎,张书奎,吕润海.
玉米秸秆整株全量还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及其对后茬小麦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8(z1):42-46.
被引量:107
2
张电学,韩志卿,刘微,高书国,侯东军,李国舫,朱小平,常连生.
玉米秸秆直接还田配施促腐剂效应研究 Ⅰ.对土壤氮素时空动态变化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17(4):5-9.
被引量:15
3
张电学,韩志卿,李东坡,刘微,高书国,侯东军,常连生.
不同促腐条件下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动态变化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0):1903-1908.
被引量:62
4
江永红,郭善竹.
北方地区玉米秸秆还田的效益分析及经济学思考[J]
.中国农技推广,2006,22(1):43-44.
被引量:6
5
李少昆,王克如,冯聚凯,谢瑞芝,高世菊.
玉米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下影响小麦出苗的因素[J]
.作物学报,2006,32(3):463-465.
被引量:162
6
方萌,张鹏,徐喆.
“3S”技术在农作物秸秆焚烧监测中的应用[J]
.国土资源遥感,2006,18(3):1-4.
被引量:19
7
韩宾,李增嘉,王芸,宁堂原,郑延海,史忠强.
土壤耕作及秸秆还田对冬小麦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07,23(2):48-53.
被引量:132
8
王敏强,闻杰.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及易出现的问题[J]
.现代农业科技,2008(8):151-151.
被引量:10
9
赵鹏,陈阜.
秸秆还田配施化学氮肥对冬小麦氮效率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08,34(6):1014-1018.
被引量:125
10
王丽,李雪铭,许妍.
中国大陆秸秆露天焚烧的经济损失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2):170-175.
被引量:90
引证文献
2
1
谭德水,刘兆辉,江丽华.
黄淮海玉米秸秆还田麦区土壤环境与管理技术[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8):156-161.
被引量:8
2
张建汉,张士新,蔡明清,陆锡生,李进前,张强,胡海娟,袁伟,顾树平.
长江农场稻麦秸秆全量还田的实践[J]
.上海农业学报,2014,30(5):142-14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9
1
刁建华,邹岳威,吴新洪,叶美强.
施用作物秸秆培肥作用及综合利用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4(12):72-73.
被引量:1
2
秦敏,陈玉虎,陈跃武.
东辛农场稻麦周年生产技术探讨[J]
.农业科技通讯,2016(11):183-186.
被引量:4
3
张珺穜,王婧,张莉,逄焕成,王飞.
理化预处理方式对玉米秸秆腐解与养分释放特征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16,32(23):226-232.
被引量:15
4
董印丽,李振峰,王若伦,卜学平,付建敏,董秀秀.
华北地区小麦、玉米两季秸秆还田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18(1):159-163.
被引量:37
5
石祖梁,王飞,王久臣,李想,孙仁华,宋成军.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特征、技术模式及发展建议[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21(5):8-16.
被引量:124
6
曹阳,陈新兵,沙之敏,董洋阳,袁婧,曹林奎.
水稻秸秆还田量对土壤重金属及小麦产量的影响[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9,37(4):6-11.
被引量:6
7
梅兹君,张同香,刘亚伟,张国合.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在小麦栽培中的应用——以河南鹤壁地区为例[J]
.农业科技通讯,2020(9):11-13.
被引量:10
8
张煜忠,杨杰,仵峰,古冬冬,楚运旺,张铮,景建群.
基于螺旋压缩成型的秸秆还田机具设计及试验[J]
.农机化研究,2021,43(11):44-50.
被引量:3
9
石祖梁,李想,王久臣,王飞,孙仁华,宋成军.
中国秸秆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利用模式[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0(S1):202-205.
被引量:34
1
王凤.
秸秆还田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J]
.现代农业科技,2008(16):233-234.
被引量:2
2
褚冰倩,乔文峰.
作物秸秆还田及其应用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2011(8):301-302.
被引量:2
3
刘文志.
作物秸秆还田的综合评价[J]
.现代化农业,2008(2):17-19.
被引量:21
4
刘巽浩,王爱玲,高旺盛.
实行作物秸秆还田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
.作物杂志,1998(5):1-5.
被引量:55
5
杨文钰,王兰英.
作物秸秆还田的现状与展望[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9,17(2):211-216.
被引量:108
6
丁宁平,周广业.
酶活性在评价旱地土壤培肥效果中的作用[J]
.土壤通报,1990,21(6):269-271.
被引量:2
7
徐庭梅.
秸秆还田的培肥效果及技术要点[J]
.天津农业科学,1992(3):21-22.
被引量:2
8
王兆荣,刘永利,侯中田,徐文平.
黑土培肥效果的定位研究 Ⅰ土壤有机质及有机无机复合胶体的变化[J]
.东北农学院学报,1992,23(3):215-219.
被引量:4
9
张松阳,吴汉明.
不同治理措施的土壤培肥效果[J]
.福建水土保持,1993(1):29-31.
10
王兆荣,杨爱民,王宏燕,孙聪妹,侯中田,种传立,徐文平.
黑土培肥效果的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1993(4):15-19.
现代化农业
201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