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韧性坚守与“小调”介入——赵树理小说再分析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现代小说史上,赵树理热衷于对传统戏剧,以及传统评书、鼓词等曲艺形式加以利用和改造,努力在自己小说中实现传统因素和启蒙精神结合。这种体现了五四传统、以平等自由态度对待小说艺术的作家情怀,却往往遭到新文化人的误解和打击。但在激进、专断、容不得不同艺术见解的时代潮流中,赵树理韧性的坚守,却是对启蒙精神能够在本土获得接受最有力的证明。
作者
董之林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9-112,共4页
Gansu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赵树理小说
小调
启蒙后
家长里短
分类号
I207.4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3
1
竹内好.赵树理的新颖性[M]//黄修己编.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乙种)赵树理研究资料.北岳文艺出版社,1985:488,489,486.
2
[美]柯文著.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增订本)[M].林同奇译.中华书局,2002:170,171.
3
赵树理:《关于〈邪不压正〉》[N]人民日报,1950年1月15日.
共引文献
2
1
朱庆华.
论赵树理小说“清官”断案模式的贡献与局限[J]
.甘肃社会科学,2002(4):21-23.
被引量:2
2
李惠敏.
论赵树理在冀南解放区的小说创作[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11):137-140.
同被引文献
13
1
徐大军.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史纲要[J]
.文化艺术研究,2010,3(5):160-170.
被引量:5
2
雷蒙德.怀利,林育川.
毛泽东、陈伯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36—1938)[J]
.现代哲学,2006(6):53-61.
被引量:32
3
苟有富.
赵树理在文革中[J]
.长治学院学报,2006,23(6):17-35.
被引量:2
4
陈平原.
有声的中国——“演说”与近现代中国文章变革[J]
.文学评论,2007(3):5-21.
被引量:75
5
张霖.
两条胡同的是是非非——关于五十年代初文学与政治的多重博弈[J]
.文学评论,2009(2):109-115.
被引量:9
6
阿里夫.德里克,吕增奎.
重访后社会主义:反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61(5):24-35.
被引量:44
7
王彬彬.
赵树理语言追求之得失[J]
.文学评论,2011(4):141-148.
被引量:18
8
孙晓忠.
有声的乡村——论赵树理的乡村文化实践[J]
.文学评论,2011(6):49-58.
被引量:12
9
吕永林.
事关未来正义的正义 从蔡翔新著《革命/叙述》而来[J]
.上海文化,2012(1):54-67.
被引量:5
10
李杨.
“赵树理方向”与《讲话》的历史辩证法[J]
.文学评论,2015(4):31-40.
被引量:26
引证文献
3
1
林培源.
通俗化研究会、“办小报”与新启蒙运动——论赵树理抗战期间的通俗化文艺实践[J]
.军事文化研究,2022,1(2):108-118.
2
孙晓忠.
有声的乡村——论赵树理的乡村文化实践[J]
.文学评论,2011(6):49-58.
被引量:12
3
刘成才.
论赵树理戏曲及其社会主义乡村文化理想[J]
.理论月刊,2019(1):51-5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田延.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化经验与汪曾祺1980年代的小说创作——以《异秉》的重写为例[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0,0(2):84-98.
被引量:4
2
林培源.
通俗化研究会、“办小报”与新启蒙运动——论赵树理抗战期间的通俗化文艺实践[J]
.军事文化研究,2022,1(2):108-118.
3
首作帝,谢晨.
论新民歌运动的现实语境及其乌托邦想象[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5(5):88-90.
4
伍婉.
政治视域中农村青年妇女的翻身叙述——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婆媳关系[J]
.芒种(下半月),2018,0(3):59-60.
5
王雨.
让祥林嫂说话:革命与共产党的声音实践[J]
.汉语言文学研究,2018,9(2):57-66.
被引量:2
6
史晓敏.
小飞蛾形象对比[J]
.北方文学,2019,0(3):44-44.
7
吴辰.
在语言的谱系中:汪曾祺对中国文学的另一种意义[J]
.百家评论,2019,0(1):109-117.
8
王雨.
“女性的频率”:性别、广播与20世纪40年代中国革命的听觉文化[J]
.妇女研究论丛,2021(4):5-15.
被引量:4
9
蔡东.
弃“礼”立“理”——赵树理偏听性文体思想之生成[J]
.现代中文学刊,2021(6):109-119.
被引量:2
10
范雪.
生活的活力:赵树理小说与根据地基层文化[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105-113.
1
裴军.
刘绍棠小说与传统评书[J]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4):37-39.
2
汪庆国.
用与不用的说法[J]
.杂文选刊(中旬版),2010,0(2):43-43.
3
曹建玲.
爱的困境:论《寒夜》的深层意蕴[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8(11):84-86.
4
代琴.
作为物的女性存在——《为奴隶的母亲》分析之一种[J]
.昌吉学院学报,2008(3):5-7.
被引量:2
5
夏万碧.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话语特征[J]
.时代文学,2009(15):89-90.
被引量:1
6
许丽丽.
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一支奇葩——新感觉派小说[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5):34-34.
7
王卫平.
四十年代讽刺小说的时代风貌和风格特征[J]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2(1):80-85.
被引量:1
8
张宝石.
论苏轼的题画诗[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9,13(4):28-31.
被引量:2
9
程正民.
屠格涅夫的现实主义创作论[J]
.苏联文学,1983(5):80-85.
10
朱宪生.
屠格涅夫的美学思想初探[J]
.外国文学研究,1991,13(3):31-39.
被引量:2
甘肃社会科学
201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