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马丁·伊登》的创作动机和“个人主义”主题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关于《马丁.伊登》的主题,作者杰克.伦敦以为意在"攻击个人主义",这与评论家、读者们肯定小说"个人主义"的观点竟相矛盾。实际上,在这本充满作家个人印记的小说中,尽管创作者有着明确的主题意向,但在具体创作的过程中,还会受到艺术体验和内在动机的影响,因此小说呈现出"攻击个人主义"的主题偏离。
作者
刘宝才
欧阳江琳
机构地区
江西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8-140,共3页
Gansu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个人主义
艺术体验
内在动机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87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吴劳.马丁·伊登(译文序)[M]//[美]杰克·伦敦.马丁·伊登.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XII.
2
鲁迅.《阿Q正传》的成因[M]//鲁迅.鲁迅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379.
3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
李珺平.创作动力学[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
共引文献
87
1
马振宏.
论李泽厚“实践美学”对马克思主义和康德哲学的融合及不足[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1(3):58-62.
2
郭苏华.
职业教育的二元需求及其目标差异[J]
.教育发展研究,2006,26(13):40-44.
被引量:5
3
朱庆宝.
树立和谐的消费观[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21):150-151.
被引量:2
4
郑必清.
论促进消费内生性增长[J]
.广东商学院学报,2006,21(5):4-8.
5
孔德永.
当代中国社会政治认同问题研究刍议[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2):39-44.
被引量:7
6
杨倩.
论马克思主义文明和谐观的理论方法[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2):33-38.
7
吴裕根.
当代青年生存无意义感的理性反思[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26(3):30-34.
被引量:3
8
周松峰.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文化系统创新及其创新文化塑造[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3):80-84.
9
高建平,彭锋.
美学与艺术向日常生活的回归[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4):59-63.
被引量:29
10
赵文.
马克思“总体性”的三重维度[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4):54-61.
同被引文献
22
1
梁卓斐.
马丁·伊登死亡原因之探寻——《马丁·伊登》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解读[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9):228-229.
被引量:1
2
尚晓进,诸逢佳.
从《荒野的呼唤》探析杰克·伦敦的生态主题[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4(3):351-354.
被引量:12
3
李怀波.
马丁·伊登:爱默生式的个人主义者[J]
.外语研究,2007,24(3):108-111.
被引量:10
4
寻阳.
杰克·伦敦小说创作中的“狼”情结[J]
.齐鲁学刊,2007(4):105-106.
被引量:2
5
刘明琼.
孤独的安泰——读杰克·伦敦笔下的马丁·伊登[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5(2):56-58.
被引量:4
6
吴秀明,张莉.
穿越国界和人兽的狼文化写作——以《旷野的呼唤》、《断头台》和《怀念狼》为个案的比较分析[J]
.外国文学研究,2008,30(4):120-129.
被引量:7
7
焦建平,崔雅萍.
生与死的转换——论杰克·伦敦与《马丁·伊登》主人公命运的重叠[J]
.外语教学,2009,30(2):76-78.
被引量:8
8
崔静.
在希望中奋进 于迷惘中沉沦——浅析爱情对美国小说《马丁·伊登》主人公命运的影响[J]
.新西部(理论版),2009(4):129-129.
被引量:4
9
焦建平.
皮毛下的神灵——杰克·伦敦作品中动物角色的分析[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0(1):169-171.
被引量:3
10
虞建华.
文学市场化与作为心理自传的《马丁·伊登》[J]
.外国文学评论,2011(3):149-158.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3
1
金颖颖.
个人主义的毁灭——马丁·伊登的形象分析[J]
.作家,2012(20):65-66.
2
赵谦.
十年来国内杰克·伦敦研究述评[J]
.昭通学院学报,2015,37(2):10-14.
3
蔡静一.
论英美文学市场在小说《马丁·伊登》中的体现与作用[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124-125.
1
徐晓莉,廖晓雪.
妹妹——情妇——新女性[J]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8X):54-56.
2
赵菲.
在行动中实现自我[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8(3):93-94.
3
罗俊容.
论华兹华斯诗歌中的植物意象[J]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6(6):74-77.
被引量:2
4
祖国颂.
《在大地上》的生命母题[J]
.福建文学,2004(5):86-87.
5
俞春玲.
血链的牵绊与挣脱——论新时期家族小说性别叙事中的血缘意义[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18(4):60-63.
6
侯长生,张小平.
消失了背景的历史叙事——论张爱玲的历史小说《霸王别姬》[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0(4):95-97.
被引量:1
7
严光德.
“家”与“漂游”的二重奏——试析余华小说中的两个主题意向[J]
.时代文学,2009(17):158-159.
被引量:1
8
刘健.
别把中国的事情想简单了[J]
.杂文选刊,2008,0(8):4-5.
9
詹蓓,杨国静.
它批判“美国梦”了吗? 《推销员之死》的主题新探[J]
.中国戏剧,2007(3):58-61.
被引量:6
10
杨怡婧.
《罗斯莫庄》之约翰尼斯·罗斯莫人物分析[J]
.人间,2016,0(2):17-17.
甘肃社会科学
201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