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再认识
被引量: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宏观政策、特色与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动因,探索高等职业教育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与基本模式,对新时期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出了有益的思考与对策。
作者
解万玉
机构地区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建筑城规系
出处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6-108,共3页
China Adult Education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分类号
G718.5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83
同被引文献
39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23
参考文献
3
1
姜桂娟,张季中.
深化工学结合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探索之路[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4(12):58-59.
被引量:3
2
方舒燕,王火平,孙欣,卢珊.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与实践[J]
.职业技术教育,2009(23):75-78.
被引量:16
3
曹晔,邵建强.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制度的宏观探究[J]
.职教论坛,2006,22(09S):4-8.
被引量:67
共引文献
83
1
覃蔚.
香港理工大学“首选毕业生计划”对内地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时代文学,2008(12):167-167.
2
于君.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探析[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3):209-210.
被引量:2
3
鲍小平.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研究[J]
.成功,2010(8):288-289.
被引量:2
4
彭磊义.
实施工学结合模式的理性思考——以C校工学结合为例[J]
.消费导刊,2008,0(4):143-144.
被引量:3
5
李四军.
着力大学生职业素质提高增强就业竞争力[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33-133.
6
蔡支农.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浅析[J]
.成功,2013(23):17-18.
被引量:1
7
霍瑞红.
对“工学结合”的几种认识偏差及纠正[J]
.中国商界,2009(2):320-320.
8
原宪瑞.
构建“区域融合、校企互动”产学合作教育模式[J]
.中国市场,2007(13):68-69.
被引量:1
9
龚小勇,包华林,余建军,蒋多,李斌.
“工学结合,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
.职教论坛,2007,23(06X):17-19.
被引量:56
10
孙连勇,陈丁君,刘强.
职业院校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初探[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2):19-21.
同被引文献
39
1
陈海明.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及其内涵[J]
.科技经济市场,2008(2):87-88.
被引量:14
2
郑向荣.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历史、内涵、特点及问题[J]
.理工高教研究,2003,22(3):79-81.
被引量:82
3
刘晓敏.
高职教育教学评价的现状 问题与对策的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1(11):53-55.
被引量:24
4
刘旺生.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J]
.职业教育研究,2005(10):39-40.
被引量:17
5
蔡炎斌.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思考[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12):76-77.
被引量:23
6
王安福,王绍明,王明秋,谢守清.
高职高专电子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5(6):51-53.
被引量:4
7
孟蕴华.
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0(1):53-55.
被引量:23
8
张永良,张学琴.
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机制探索[J]
.中国高教研究,2007(6):51-52.
被引量:115
9
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1-16.
10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2011.
引证文献
11
1
管弦.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机械职业教育,2011(12):14-16.
被引量:5
2
易勇.
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冷思考——以商务英语为例[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2):161-163.
3
易勇.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商务英语专业“工”在何处[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7(6):47-48.
4
伍小兵.
基于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
.价值工程,2012,31(18):4-5.
被引量:3
5
陈军科.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主导产业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思考[J]
.价值工程,2012,31(28):278-279.
被引量:5
6
许东风.
从地方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困境窥视校企合作问题[J]
.职教论坛,2012,28(27):53-55.
7
管弦.
职业教育几种典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与启示[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4):32-34.
被引量:1
8
马丁.
试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之探索[J]
.美术大观,2013(10):144-144.
被引量:2
9
蔡爱敏,郭法宽.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多订单联动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成人教育,2014(8):92-95.
被引量:7
10
刘双,刁磊.
民办院校校企合作探索[J]
.吉林农业(下半月),2014(10):89-89.
二级引证文献
23
1
弋佳,刘静怡.
浅议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14):301-302.
被引量:1
2
王庆承.
工学交替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J]
.福建电脑,2012,28(11):174-175.
被引量:2
3
郝建林,杨小龙,王龙.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文化机制建设途径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6):259-260.
4
彭东生,董新春.
高职院校“校政行企”合作办学的经济学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3(16):232-235.
被引量:3
5
刘新星,张晓东.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示范园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3,3(2):105-108.
被引量:1
6
李迎国.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网络专业“工学交替”的探索与实践[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34):211-212.
7
张宏.
探索“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对职业人才的培养[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1):4-4.
被引量:4
8
李迎春.
服务地方经济,创新高职人才培养[J]
.价值工程,2014,33(14):244-245.
被引量:1
9
于莹莹.
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14(3):57-58.
被引量:5
10
张光辉.
校企合作与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培养[J]
.中国成人教育,2014(14):41-44.
被引量:6
1
崔奎勇.
高职院校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探究[J]
.职业时空,2012,8(1):3-4.
被引量:4
2
周仔荣.
新时期创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
.青春岁月,2015(13):178-179.
3
吴运卿,胡成胜,张慧芸.
新时期创新培训学员管理方法的实践[J]
.文学教育(中),2017,0(2):96-97.
被引量:1
4
张顺利.
技工院校班主任工作浅谈[J]
.中国校外教育,2009(9):61-61.
被引量:4
5
王甫忠.
新时期创新培训学员管理方法的实践[J]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1(11):24-25.
被引量:2
6
王宏源.
新时期创新欠发达地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思考[J]
.社科纵横,2010,25(7):157-160.
被引量:1
7
何世恩.
院校与企业之间合作促进顶岗实习效果探讨[J]
.才智,2012(25):193-193.
8
任卫.
浅谈新时期铁路职工教育培训的创新思路[J]
.科技与创新,2016(10):136-137.
被引量:3
9
王建忠.
提高教师素质 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J]
.中国冶金教育,2002,7(6):74-76.
10
雷玉梅.
构建“教、练、孵”教育体系 培育新时期创新创业人才——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教育工作纪实[J]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14(5):15-16.
中国成人教育
201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