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生态农业类型及效益
被引量:4
Eco-Agricultural Types and Benefits in Qinba Mountain Region.
出处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4-76,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关键词
秦巴山区
生态农业
类型
效益
Qinba mountain area,ecological agriculture.0200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investigation of pollution sources of Lu Quan,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pollution sources concentration.According to the conventional meterological information and t
参考文献2
1 朱义满,中国生态农业适用模式与技术,1995年,217页
2 李克刚,安康国土资源,1987年,51页
同被引文献32
1 唐德瑞,李根前.国内外防护林建设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J] .陕西林业科技,1994,18(3):1-5. 被引量:7
2 唐德瑞,赵秉伦,李根前,何景峰,王迪海,罗琦,傅启芳,连文海,宋宪虎,王文清,李应德,明道新.陕西省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营建技术[J] .陕西林业科技,1994,18(3):24-32. 被引量:6
3 张无敌,宗德彬,宋洪川.沼气发酵系统在生态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 .生态农业研究,1994,2(1):56-61. 被引量:14
4 陶思明.农村庭院经济的优势、时空特点及发展策略[J] .生态农业研究,1994,2(2):1-5. 被引量:1
5 严忠海,胥耀平,刘彬彬.陕西秦巴山区林业生态综合治理模式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20(2):28-31. 被引量:5
6 朱琳.秦巴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垂直分层及农业合理化布局[J] .自然资源学报,1994,9(4):350-358. 被引量:6
7 邱凌,朱义满,李大林.陕西省白河县前坡乡生态农业建设探索[J] .生态农业研究,1996,4(1):49-53. 被引量:5
8 杨修.农林复合经营在农村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 .农村生态环境,1996,12(1):37-41. 被引量:43
9 张无敌,刘士清,周斌,邓岚,彭谦.沼气及其残留物综合利用途径、作用与效益[J] .生态农业研究,1997,5(2):30-32. 被引量:8
10 陕西省综合农业区划编委会.陕西省综合农业区划[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89..
引证文献4
1 严忠海,胥耀平,刘彬彬.陕西秦巴山区林业生态综合治理模式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20(2):28-31. 被引量:5
2 龚晓松,廖咸康.陕南发展枇杷生产的气候条件[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256-5256. 被引量:2
3 屈国胜,邓彪,王茹,柳林.安康可持续农业模式研究[J] .安康师专学报,2002,14(1):11-15.
4 刘勇,王京民,杨正礼,杨世琦.秦巴山区林业发展探讨[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1(6):49-52.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12
1 陈会杰,刘小琴.乐清市枇杷生产现状与发展思路[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843-3843. 被引量:4
2 陈晓荣.陕南地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模式探讨[J] .陕西水利,2008(3):66-67. 被引量:1
3 李亚龙,赵健,丁文峰.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植被恢复的产流产沙效应初步研究[J] .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27(11):53-57. 被引量:1
4 蒋庭菲.试论山地峡湖地区生态景观建设——以陕西安康瀛湖为例[J] .江西农业学报,2013,25(2):51-54.
5 孙拥康,汤景明.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五节芒生长相关因子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6,36(3):13-17.
6 刘勇,王京民,杨正礼,杨世琦.秦巴山区林业发展探讨[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1(6):49-52. 被引量:5
7 张磊.青海地区林业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研究[J] .特区经济,2019,0(11):101-103.
8 郑东晖,后华,翟明普,渠美.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秦巴山脉区域林业产业发展研究[J] .中国工程科学,2020,22(1):120-126. 被引量:6
9 王小红,刘宪锋,孙高鹏,梁娟.2001-2020年秦巴山区植被生产力对干旱的响应[J] .应用生态学报,2022,33(8):2105-2112. 被引量:6
10 雷晓平,宋小燕,果华雯,马瑞,宋松柏.中国南北过渡带短周期旱涝急转及潜在驱动因素分析[J] .自然灾害学报,2022,31(4):31-43. 被引量:4
1 刘钦普,马明娟.关于生态农业类型划分的探讨[J] .许昌师专学报,1994,13(4):38-41.
2 牛文胜,毕绪岱,郭义梅.河北省38°N附近地区生态农业类型模糊聚类分析研究[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7,13(3):199-201.
3 曹凑贵,陈聿华,刘燕君.鄂中丘陵平原村级生态农业类型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1995,6(1):39-43. 被引量:2
4 朱清海,李毓鹏,朱浩峥,王典,徐春河,毛艳.盘锦地区生态农业类型的经济、能量和营养效益分析[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7,28(3):226-229.
5 谭仕彦,林学军,陆海.广西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与展望[J] .广西农学报,1997,0(2):31-36. 被引量:1
6 曹凑贵,陈聿华,秦慧豹.村级生态农业的模糊综合评判[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4,13(2):189-198. 被引量:1
7 袁远亮.宁南县生态农业综合评价与分析[J] .西昌农业科技,1996(2):3-5.
8 欧阳培.如何发展我国的生态农业[J] .岳阳大学学报,1995,11(1):70-76.
9 吴建新,赵艳芝.明清以来广东的生态农业类型[J] .中国农史,2005,24(4):29-36. 被引量:25
10 毕绪岱,班勇.对我国主要类型区生态农业模式的分析[J] .生态农业研究,1995,3(2):4-9.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