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主体间性与网络教学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用主体间性思想来理解和认识网络教学,既是对哲学问题的拓展,也是对教育教学理论的探讨;既具有理论研究价值,也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网络教学中主体间性具有交互性、平等性、约束性、主动性、合作性、创造性和发展性等基本特征。
作者
秦玉明
方靖淮
纪宪明
机构地区
南通大学理学院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3-184,共2页
Education and Vocation
基金
南通大学教学研究重点资助课题"网络环境下热学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7A19)
关键词
主体间性
网络教学
交互性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06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3
1
冯建军.
主体教育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5(1):115-121.
被引量:217
2
曾新.
论主体性教育中的主体间性[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0(5):134-139.
被引量:84
3
冯建军.
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J]
.高等教育研究,2001,22(6):26-31.
被引量:244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涂艳国.
主体教育理论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3):1-4.
被引量:27
2
郭湛.
论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15(3):32-38.
被引量:355
3
冯建军.
以主体间性重构教育过程[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86-90.
被引量:85
4
罗兰·罗伯森.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1..
5
弗罗姆.占有或存在[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36,37,77.
6
张博.走向对话的幼儿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出站报告[M].,2000.20.
7
小威廉姆E 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21.
8
郭湛.主体性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253.
9
尾关周二.共生的理想:现代交往与共生、共同的思想[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10
霍埃.批评的循环[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共引文献
506
1
汪小亚.
主体间性理论下“微超”视频口语多模态教学模式研究[J]
.学园,2019,0(13):35-37.
2
韩凤月,宋宗佩,王菁.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体育专业理论课程应用中的价值、困境和展望[J]
.体育师友,2023,46(1):16-20.
3
刘雨晴.
库利“镜中我”理论观照下的教师尊严[J]
.山西青年,2020,0(2):140-140.
4
戴妍,陈佳薇.
教师尊严的理论蕴涵及其实践指向[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4):88-95.
被引量:5
5
孟月婷,史全社,曹新志,马文军,王斌,张涛,王鲜,任启俊,刘正杰,王艳,李定.
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方式探讨[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6):93-94.
被引量:7
6
杨红英.
走向主体间性:和谐社会视域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
.学术论坛,2008,31(3):193-196.
被引量:4
7
陈存志,刘苹.
论新型主体间性师生关系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构建[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S1):284-285.
被引量:4
8
李玉光.
试论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三种模式[J]
.嘉应学院学报,2004,22(1):90-95.
被引量:1
9
余宇,谭灿.
论从对抗走向对话的体育师生关系[J]
.红河学院学报,2003,1(5):83-86.
被引量:1
10
万进.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高校图书馆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J]
.科技信息,2008(2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
1
(美) 贝恩 (Bain,K.),著.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2
陈彩娟.
大班环境下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施——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视角[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6(11):147-150.
被引量:31
3
毛廷贵,李伟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运用“双主互动”教学理念的研究[J]
.广西社会科学,2010(10):158-160.
被引量:3
4
王宇英,毛明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参与式教学探索[J]
.教育评论,2011(1):100-102.
被引量:10
5
杜志强.
论主体间性课程的建构[J]
.教育探索,2004(1):26-28.
被引量:26
引证文献
1
1
龚小平.
主体间性视域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互动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6):93-9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李小聪.
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大班课堂学生互动参与驱动研究[J]
.重庆高教研究,2017,5(3):73-79.
被引量:4
2
徐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
.中国民族博览,2018(9):69-70.
1
曾东,居峰.
论构建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J]
.前沿,2014(13):54-55.
2
王芳.
主体间性理论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4(6):13-15.
被引量:1
3
刘廷辉,盖守双,孟庆文.
浅析牵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以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87-88.
4
王兴国.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智慧研究[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6,18(12):91-93.
被引量:1
5
谢文飞.
趣味游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
.中学教学参考,2016(5):39-39.
被引量:1
6
郭文芬.
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课教学范式必要性探微[J]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9(2):128-130.
7
傅晓锋.
学生党员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J]
.金田,2011(7):168-168.
8
弋鹏,陈建华.
新媒体时代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实现途径[J]
.中国成人教育,2014(24):56-58.
被引量:1
9
周峰.
试论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与发展[J]
.中学教学参考,2009(15):74-75.
10
冯智恩,张会来.
基于自我效能的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34(11):102-104.
被引量:3
教育与职业
2011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