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杂交棉栽培最佳株行距研究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1997~1998 年,利用湘杂棉2号进行了2 年2 点的不同株行距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棉栽培在株距为40 cm ,行距为100 cm ,密度为每公顷2.5 万株时,易获得高产。
作者
曾潜
李景龙
机构地区
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
出处
《作物研究》
1999年第4期28-29,共2页
Crop Research
基金
农业部"全国不同生态区棉花高产优质高效综合技术应用与研究"项目
关键词
杂交棉花
栽培
密度
棉花
分类号
S562.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3
1
刘飞虎,梁雪妮.
杂交棉产量优势及其成因分析[J]
.中国棉花,1999,26(2):11-13.
被引量:11
2
李景龙.
湖南棉花简化栽培效果及技术分析[J]
.湖南农业科学,1999(1):14-17.
被引量:5
3
朱鑫,周清华,陈本银,钟广发,杨泽光.棉花多抗性杂种优势利用初步研究[J]湖南农业科技,1979(05).
二级参考文献
7
1
王国印,李蒙恩.
陆地棉主要经济性状杂种优势表现及其规律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1993(3):3-5.
被引量:4
2
邓仲篪,孙济中,张金发,刘金兰,汪斌.
杂交棉及其亲本光合特性的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5,14(5):429-434.
被引量:17
3
华东师大生物系植物生理组.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4
孙济中,棉花学报,1994年,6卷,3期,135页
5
华东师大生物系植物生理组,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1985年
6
孙济中,刘金兰,张金发.
棉花杂种优势的研究和利用[J]
.棉花学报,1994,6(3):135-139.
被引量:87
7
李大跃,江先炎.
杂种棉养分吸收、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研究[J]
.作物学报,1992,18(3):196-204.
被引量:21
共引文献
14
1
邢朝柱,喻树迅.
棉花杂种优势表达机理研究进展[J]
.棉花学报,2004,16(6):379-382.
被引量:31
2
祁虹,王树林,王志忠,李志峰,林永增.
杂交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11-14.
被引量:7
3
戴述雄,陈国.
棉花新型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5):49-49.
4
刘翠,张巨松,阿依加玛丽,石俊毅,武辉.
密度对杂交棉群体冠层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新疆农业科学,2013,50(1):1-7.
被引量:9
5
王洪,李庠,陈浩东,何叔军,肖才升.
洞庭湖棉区湘杂棉21号3种高产栽培模式简介[J]
.棉花科学,2013,35(4):51-53.
6
郭景红,赵海,姚炎帝,李玉国.
新陆早56号F_1、F_2代纤维品质性状比较研究[J]
.新疆农垦科技,2013,36(10):3-5.
被引量:3
7
展茗,李万九,张秀如.
简化栽培棉叶枝的补偿效应研究[J]
.耕作与栽培,2000,20(5):26-28.
被引量:11
8
肖才升,陈浩东,李庠,何叔军,巩养仓,匡政成,李育强.
湖南省棉花生产历程及发展建议[J]
.湖南农业科学,2014(1):79-81.
被引量:2
9
李蒙恩,郑重.
4个哈型胞质棉花杂种性状表现(英文)[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5(2):113-115.
10
吴伟,沈光钊,王仁杯.
杂交棉高产优质配套技术的探讨[J]
.浙江农业科学,2001,42(5):254-256.
同被引文献
27
1
常国敏,李哲玲,王增勋.
棉花不同行株距配置的产量效应[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3,16(3):37-41.
被引量:1
2
李维江,唐薇,李振怀,张冬梅,董合忠.
抗虫杂交棉的高产理论与栽培技术[J]
.山东农业科学,2005,37(3):21-24.
被引量:11
3
陈德华,吴云康,蒋德铨,戴敬.
棉花优化栽培的群体光分布动态及光合生产的研究[J]
.棉花学报,1995,7(2):113-117.
被引量:19
4
马宗斌,李伶俐,房卫平,谢德意,张东林.
稀植留营养枝对杂交棉豫杂35通风透光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2006,18(2):94-98.
被引量:7
5
朱永歌.
对盐城杂交棉密度的再认识[J]
.中国棉花,2007,34(4):59-60.
被引量:4
6
Jonthan D S, Alexander M S, Leonard B R. Comparative growth and yield of cotton planted at various densities and configurations[J]. Agronomy Journal, 2006, 98(3) : 562-566.
7
牛巧鱼.
关于杂交棉种植密度的思考[J]
.江西棉花,2007,29(4):18-21.
被引量:11
8
邢以华.
中国杂交棉步入生产的发展历程[J]
.中国棉花,2007,34(12):7-10.
被引量:7
9
符广群,周日明.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病虫害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8(1):84-84.
被引量:1
10
马宗斌,房卫平,谢德意,贺桂仁,李伶俐,张东林.
河南省麦套杂交春棉生产技术规程[J]
.河南农业科学,2008,37(2):45-47.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3
1
马宗斌,刁素萍,房卫平,谢德意,李伶俐,朱伟.
抗虫杂交棉豫杂35适宜密度与行距配置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08,37(12):41-44.
被引量:7
2
史勇敢,曹晖,叶德明,朱永歌.
杂交棉千株千斤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3):84-84.
3
冯常辉,张友昌,陈再兴,习桂梅,易先达,张成,秦鸿德.
种植密度和行距对Ⅰ式果枝棉麦(油)后直播成铃和产量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8,57(15):28-3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9
1
马宗斌,陈刚,房卫平,谢德意,李伶俐.
种植密度对中早熟棉花成铃时空分布和产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0,38(6):131-133.
被引量:21
2
房卫平,谢德意,李文,马宗斌,李伶俐.
不同密度下短季棉成铃时空分布及产量比较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11,40(1):58-61.
被引量:17
3
张海芝,刘勤政,史国敏.
棉花蒜苗毛豆间作套种高效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4(1):201-202.
4
辛婉婉,张志勇,王素芳,汤菊香,王清连.
不同密度条件下麦后裸苗移栽短季棉的生长动态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3):23-28.
被引量:1
5
戚永奎,王红梅,葛兆建.
江苏沿海棉区棉花密度对群体结构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和效益关系的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15,27(8):30-35.
6
卜晶晶,张志勇,张新,胡根海,王清连.
麦后直播高密度短季棉有效铃空间分布[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1):105-107.
被引量:1
7
冯常辉,张友昌,陈再兴,习桂梅,易先达,张成,秦鸿德.
种植密度和行距对Ⅰ式果枝棉麦(油)后直播成铃和产量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8,57(15):28-31.
被引量:2
8
冯常辉,张友昌,王孝刚,张教海,夏松波,韩光明,别墅,秦鸿德.
陆地棉现蕾期和开花期性状的遗传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2020,18(14):4747-4753.
被引量:3
9
刘祎,王燕,张谦,冯国艺,张曦,钱玉源,祁虹.
棉麦套作模式下棉行光热资源分布变化及光能利用的研究[J]
.农学学报,2020,10(8):13-18.
被引量:2
1
许岳飞,毕玉芬,涂旭川,赵小社,孙涛.
施肥与株行距对王草生产性状的影响[J]
.草原与草坪,2006,26(2):24-27.
被引量:20
2
韩秉进.
甜菜合理株行距的研究[J]
.中国糖料,2000,22(4):31-35.
被引量:2
3
李新裕,陈玉娟,闫志顺.
不同株行距配置棉铃的发育特点和产量构成因素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2000,37(5):193-195.
被引量:21
4
张红叶,杨力,金鑫.
超级稻连粳7号不同播(栽)期与株行距配置对产量结构的影响[J]
.北方水稻,2015,45(6):35-38.
被引量:3
5
孟秋峰,王毓洪,汪炳良,金福林,周焕兴.
不同株行距对春茎瘤芥(榨菜)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宁波农业科技,2008(3):8-10.
6
刘春惊,陈耀峰.
杏园间作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3(17):51-51.
7
吴文荣,袁丁,杨柳.
不同株行距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5):38-42.
被引量:14
8
张绍军.
烤烟不同种植密度对烟叶质量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09,41(7):59-60.
被引量:19
9
王锐,李京,胡立勇.
不同株行配置与密度对油菜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6):273-277.
被引量:19
10
陆建刚,陆云明,陆俊贤.
优质粳稻机插不同株行距配比试验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6(17):17-17.
作物研究
199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