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十化”趋势: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指标。高等教育现代化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的个性化、终身化、信息化、国际化、多样化、民主化、特色化、社会化、普及化、绩效化等方面。这"十化"趋势是高等教育强国背景下高等教育创一流水平的重要标志。
作者
张安富
机构地区
武汉理工大学
出处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3-57,共5页
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AGA080340)
关键词
高等教育现代化
教育规划纲要
高等教育强国
分类号
G649.2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9
同被引文献
166
引证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66
参考文献
3
1
吴启迪,章仁彪.
“全球化”时代的现代大学理念和制度创新[J]
.教育发展研究,2001,21(7):18-22.
被引量:44
2
王义遒.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是多样化[J]
.中国高教研究,2010(4):3-7.
被引量:7
3
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N].中国教育报,2009-12-09(1).
二级参考文献
7
1
王义遒.
推进通识教育,催生一种新的教师模式[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2(5):191-197.
被引量:77
2
http://www.xueyuanlu.cn/viewnews-62.
3
新世纪教学研究所.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发展报告--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5.
4
周远清.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J]
.中国高教研究,2009(11):3-6.
被引量:9
5
张德祥.
1998-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结构发展变化的制度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09(12):1-7.
被引量:40
6
邬大光,赵婷婷,李枭鹰,梁燕玲,李国强.
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本质与基本特征[J]
.中国高教研究,2010(1):4-10.
被引量:53
7
王义遒.
多样化: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关键[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4):17-22.
被引量:52
共引文献
49
1
牟海松,杜惠平,凡奇.
对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3):60-65.
被引量:7
2
纪宝成,胡娟.
克服障碍 实施大学国际性战略[J]
.中国高等教育,2005(1):20-22.
被引量:2
3
黄建美.
“入世”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冷”思考——机遇·挑战·改革[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4):91-93.
被引量:2
4
薛秀珍.
高等学校“第四职能”述评[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6(3):104-108.
被引量:14
5
虞丽娟,孟宪明.
大学生才质模糊评价系统的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5(7):4-8.
被引量:15
6
张文格,袁本涛.
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中的问题与策略探讨[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11):102-104.
被引量:15
7
许青云.
论现代大学制度创新[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6):158-160.
被引量:1
8
李田.
大学理念及其内在结构[J]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3):85-90.
被引量:2
9
贺新宇.
大师彰显大学 大气乃蕴大成——漫议新建本科大学的办学理念[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2):105-109.
被引量:2
10
潘一山,王秀丽.
关于现代大学制度的思考[J]
.辽宁教育研究,2006(10):25-28.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166
1
包国宪,王永纲.
规范的独立董事制度与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规范[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3(1):49-51.
被引量:3
2
陈柳钦.
现代化的内涵及其理论演进[J]
.经济研究参考,2011(44):15-31.
被引量:34
3
林被甸,董正华.
现代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J]
.历史研究,1998(5):150-171.
被引量:36
4
W.茨阿波夫,李鹏程.
现代化理论与社会发展的不同路向[J]
.国外社会科学,1997(4):29-38.
被引量:21
5
蒋凯,戴双翔.
关于个性发展与个别化教育的思考[J]
.教育学术月刊,1997(6):22-24.
被引量:8
6
李江涛.
国外的社会指标运动[J]
.广州研究,1987(2):38-41.
被引量:2
7
龙杏云.
苏联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特征[J]
.教育发展研究,1984,10(1):120-122.
被引量:1
8
邬志辉.
学校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建构设想[J]
.大众商务(教育版)(民办教育研究),2003(5):29-34.
被引量:9
9
刘晖.
广东省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指标体系研究[J]
.高教探索,1997(4):32-35.
被引量:8
10
刘振天.
从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转型时代中国高等教育价值革命[J]
.高等教育研究,2014,35(9):1-7.
被引量:123
引证文献
17
1
娄真真.
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研究现状及热点——基于CNKI文献的可视化分析[J]
.教育探究,2020(3):50-56.
2
王中华.
论个性化教育的误区及其正解[J]
.课程教学研究,2012(12):5-10.
被引量:2
3
王中华,熊梅.
个性化教育的价值诉求、障碍因素与推进策略[J]
.现代教育管理,2012(12):12-16.
被引量:11
4
凌云,俞佳君.
中国离高等教育现代化还有多远——几个关键指标的国际比较[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2):23-28.
被引量:15
5
曹叔亮.
高等教育现代化:条件、维度与路径[J]
.当代教育科学,2015(19):3-5.
被引量:1
6
杨小峻,王毅.
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6,32(2):1-10.
被引量:12
7
徐飞,李忠民.
关于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成才之路,2016(12):3-4.
8
毛会想.
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路径探析--从指标体系入手[J]
.浙江教育科学,2016,0(5):8-11.
9
毛会想,吴越.
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路径探析[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9(1):82-84.
被引量:1
10
刘金松.
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推进的政策选择研究[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4):106-11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66
1
赵云颢.
乡村振兴战略下领导干部直播带货的优化路径研究[J]
.新闻传播,2024(2):39-41.
2
娄真真.
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研究现状及热点——基于CNKI文献的可视化分析[J]
.教育探究,2020(3):50-56.
3
张磊.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个性化教育研究[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2):122-124.
被引量:1
4
兰芳.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价值诉求与思考[J]
.经济研究导刊,2013(32):149-151.
5
朱新江.
胜任力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3,27(4):22-25.
被引量:11
6
余莲.
个性化教师培训的反思及策略[J]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4,27(2):75-80.
被引量:6
7
徐和清.
教学策略对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经管类专业学生的调查分析[J]
.煤炭高等教育,2018,36(4):61-69.
8
何怡.
保守到开放的观念转型——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理念的变革[J]
.时代教育,2014(16):102-103.
9
周光礼.
回归复杂性:未来大学展望[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3(6):43-52.
被引量:21
10
陈蓓.
高等教育大众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其对策[J]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5,0(4):38-41.
被引量:1
1
李忠华,霍奕彤.
关于提高地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问题的探讨[J]
.中外企业家,2015(1Z).
2
黄厚江.
把阅读教学的根深深扎在文本的土壤之中——兼评徐洁执教的《雪》一课[J]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0(2):21-22.
3
马千.
中学物理双语教学感悟[J]
.中学教学参考,2012(17):63-63.
4
陈伟达.
让读书活动做得更有效些[J]
.广东教育(综合版),2015(5).
5
卢建红.
制度创新:广东省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关键[J]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3):125-128.
6
2009年世界一流大学科研竞争力基本指标排行榜(前50强与中国大学)[J]
.评价与管理,2009,7(2):42-51.
7
夏威.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述略[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24(5):65-67.
被引量:1
8
郭仁义.
搞好教学改革 提高办学水平[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6,32(2):9-12.
9
郑亚绒.
如何通过体育教学引导学生适应社会[J]
.新西部(理论版),2010(8):218-218.
10
黄瑞夷.
增量·增值·增趣——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个基本指标[J]
.新课程研究(上旬),2017,0(2):8-9.
被引量:3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