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以场景交叉理论分析“伪娘”的社会身份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伪娘"一词源于网络,现如今已成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男性群体。他们以女性装扮为特征,活跃于大众媒介中。在《消失的地域》中,梅洛维茨用男性身份与女性身份的融合,为我们定义了这类群体的身份特征。本文试图用《消失的地域》中的"场景交叉"理论,对"伪娘"社会身份进行分析,了解在大众媒介的影响下,这一新生群体的社会身份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作者 潘兰
出处 《新闻世界》 2010年第12期109-110,共2页 News World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 1[美]约书亚·梅洛维茨著,肖志军译.《消失的地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 2[法]库隆著,郑文彬译.《芝加哥学派》,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45.

同被引文献13

  • 1庞琳诺.“伪娘”与媒体谁炒作了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11):282-282. 被引量:1
  • 2皮埃尔·布尔迪厄.男性统治[M].刘晖译.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69.
  • 3斯图尔特·霍尔.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M].周宪,许钧,主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 4马克思·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M].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21,146.
  • 5卡尔·曼海姆.文化社会学论要[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92.
  • 6戴安娜·克兰.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153.
  • 7唐俪瑕.我国电视节目中的“中性风潮”[J].声屏世界:2011(3):112-113.
  • 8朗·伯内特.视觉文化--图像、媒介与想象力[M].赵毅,李有光,邱国红,译.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8:158-165.
  • 9阿雷恩·鲍德尔温.文化研究导论(修订版)[M].陶东风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83.
  • 10杨镜羽.安能辨我是雌雄——基于性别角色研究的“伪娘”现象解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0(7):82-8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