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生物技术在鱼类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生物技术最前沿的角度,对同工酶与蛋白质电泳分析技术、mtDNA RFLP 技术、RAPD 技术和DEP
作者
张玲
丁雷
岳永生
机构地区
山东农业大学
出处
《水利渔业》
1999年第6期1-2,共2页
Reservoir Fisheries
关键词
生物技术
种质资源
鱼类
分类号
S961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65
同被引文献
9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6
1
薛国雄,刘棘,刘洁.
三江水系草鱼种群RAPD分析[J]
.中国水产科学,1998,5(1):1-5.
被引量:44
2
梁利群,孙效文,闫学春.
RAPD技术分析荷包红鲤抗寒品系与亲本的基因组变化[J]
.中国水产科学,1998,5(1):6-9.
被引量:20
3
曹萤,夏德全.
尼罗非鲫和奥利亚非鲫线粒体DNA遗传差异的研究[J]
.水产学报,1997,21(4):360-365.
被引量:24
4
鲍传和,潘玲.
利用酯酶同工酶比较研究法鉴别尼罗罗非鱼的原种与变异种群[J]
.水利渔业,1997,17(2):16-17.
被引量:6
5
赵金良,李思发.
长江中下游鲢、鳙、草鱼、青鱼种群分化的同工酶分析[J]
.水产学报,1996,20(2):104-110.
被引量:55
6
李思发,蔡完其.
我国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养殖群体的遗传渐渗[J]
.水产学报,1995,19(2):105-111.
被引量:41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潘锋,胡玫,王和海.
奥利亚罗非鱼血清蛋白和组织同工酶电泳图谱的特异性研究[J]
.淡水渔业,1993,23(2):7-10.
被引量:11
2
李思发.
主要养殖鱼类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
.水产学报,1993,17(4):344-358.
被引量:23
3
李思发,蔡完其.
我国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养殖群体的遗传渐渗[J]
.水产学报,1995,19(2):105-111.
被引量:41
4
李思发,上海水产大学水产种质资源研究室鱼类电泳手册,1994年
5
蔡武城,现代遗传学,1987年
6
李思发,长江鱼类原良种通讯,1993年,1页
7
郭平仲,群体遗传学导论,1993年
8
黄瑞复,生态遗传学,1991年
9
李思发,长江、珠江、黑龙江鲢、鳙、草鱼种质资源研究,1990年
10
吴力钊,水生生物学报,1988年,12卷,2期,116页
共引文献
165
1
张永德,甘西,唐章生,陈忠,苏小华,唐瞻杨,李莉萍,林勇.
6个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关系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10):58-66.
被引量:6
2
陈建荣,钟良明.
罗非鱼雄性选育研究[J]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6):49-52.
3
栾会妮,姚维志,孙志明.
分子标记技术在水产育种与种质鉴定中的应用[J]
.水利渔业,2004,24(4):4-7.
被引量:6
4
田燚,王立新,陈宏,蓝贤勇,张润锋,胡沈荣,苏利红.
六个鲫鱼品系线粒体Cytb基因PCR-RFLP分析[J]
.水产科学,2004,23(8):18-21.
被引量:5
5
戴建华,殷文莉.
丰鲤及其双亲线粒体DNA限制性酶切图谱的研究[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3):66-69.
被引量:3
6
刘必谦,王亚军,周湘池.
鲫鲤杂交F_1及其亲本RAPD标记[J]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0,13(4):31-34.
被引量:2
7
李建中,刘少军,张轩杰,刘筠.
异源四倍体鲫鲤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
.水生生物学报,2005,29(1):97-100.
被引量:10
8
易乐飞,刘楚吾.
4种笛鲷属鱼类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及遗传多样性研究[J]
.水产科学,2005,24(1):9-12.
被引量:6
9
廖小林,俞小牧,谭德清,童金苟.
长江水系草鱼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DNA分析[J]
.水生生物学报,2005,29(2):113-119.
被引量:66
10
杜诚,卢迈新,叶星,劳海华,黄樟翰,白俊杰.
5个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分析与分子标记[J]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5,20(1):25-28.
被引量:18
同被引文献
98
1
彭居俐,王绪桢,何舜平.
DNA条形码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
.水生生物学报,2008,32(6):916-919.
被引量:77
2
曹占彬.
热带鱼常见病及其防治方法[J]
.河北渔业,2004(6):41-41.
被引量:2
3
丁丽华.
如何饲养观赏金鱼[J]
.特种经济动植物,2004,7(12):6-7.
被引量:3
4
孟凡华,尹洪滨,孙中武,陈维多.
鲤鱼(Crprinus carpio)体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简报)[J]
.实验生物学报,2005,38(1):80-84.
被引量:9
5
孔杰,刘萍,张岩.
PCR技术在对虾病原检测中的应用[J]
.生物工程进展,1994,14(6):43-46.
被引量:5
6
张念慈,杨广智.
草鱼吻端组织细胞株ZC-7901及其亚株ZC-7901S_1的建立和特性观察[J]
.水产学报,1981,5(2):111-119.
被引量:44
7
钱鸿卿,薛良义,李卢.
生物技术对鱼类养殖的潜在影响[J]
.水利渔业,2005,25(5):7-9.
被引量:2
8
王玉堂.
观赏渔业的发展概况(连载一)[J]
.中国水产,2006(1):78-79.
被引量:3
9
叶建生,王兴强,阎斌伦.
观赏鱼常见疾病的发病因素及其预防[J]
.河北渔业,2006(10):49-50.
被引量:4
10
肖志忠,陈雄芳,丁福红,刘清华,徐世宏,李军.
大黄鱼精液的高效超低温保存[J]
.海洋科学,2007,31(4):1-4.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5
1
吕林兰,杜晓东,王嫣,石耀华,王爱民.
马氏珠母贝ISSR-PCR反应条件优化[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806-5807.
被引量:6
2
李向勇,李娟.
观赏鱼类疾病及其诊断方法[J]
.河北渔业,2007(11):41-45.
被引量:2
3
王小刚,骆剑,尹绍武,朱晓平.
鱼类种质保存研究进展[J]
.海洋渔业,2012,34(2):222-230.
被引量:3
4
望寒淇.
生物技术在贝类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J]
.江西水产科技,2018(2):8-9.
5
王雪鹏,闫茂仓,岳永生.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产动物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J]
.水利渔业,2004,24(3):4-6.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张世秀,张新中,谢珍玉,周永灿.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病原检测中的应用[J]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1):96-100.
被引量:4
2
李向勇,李娟.
观赏鱼类疾病及其诊断方法[J]
.河北渔业,2007(11):41-45.
被引量:2
3
石耀华,洪葵,郭希明,王嫣,侯占辉,顾志峰,王爱民.
马氏珠母贝EST微卫星的筛选[J]
.水产学报,2008,32(2):174-181.
被引量:31
4
郭俊,邓岳文,杜晓东,王庆恒.
马氏珠母贝黄壳色选育系G_1遗传结构的ISSR分析[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9,29(1):87-90.
被引量:4
5
李跃华,陈婵娟,许志强,葛家春.
三角帆蚌ISSR-PCR优化反应体系的建立[J]
.江苏农业科学,2009,37(2):61-64.
被引量:2
6
陈婵娟,窦红霞,许志强,丁淑燕,潘建林,葛家春,黄亚红.
江苏地区5个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种群的ISSR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386-17389.
被引量:2
7
李永芹,绳秀珍,战文斌,徐晓丽.
6种鱼类病原菌的免疫反应分析及其检测免疫芯片的构建[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0(8):48-54.
被引量:7
8
彭银辉,宋忠魁,蔡小辉,杨家林,刘丽梅.
光裸星虫ISSR-PCR反应体系的单因素优化试验[J]
.生物技术通报,2011,27(1):153-157.
被引量:1
9
赵玉然,谭乐义,刘荭,赵巍,梁成珠,史秀杰,徐彪,朱来华,何俊强,岳志芹.
真鲷虹彩病毒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
.渔业科学进展,2011,32(2):111-116.
被引量:5
10
汤永磊,周超,祁鹏志,吴常文,郭宝英.
长蛸ISSR-PCR优化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研究[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1):28-32.
1
“鱼类种质分子鉴定研究”通过专家鉴定[J]
.天津水产,2010,0(2):39-39.
2
马勇华,罗旭光,张立岭.
浅谈鱼类种质鉴定技术的发展[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5):122-123.
3
郑艳红,谢新民.
RAPD技术在我国鱼类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J]
.北京水产,2007(2):12-15.
4
曲哲会,唐雪峰,赵聘,赵云焕,李建柱,郭晓秋.
淮南麻鸭IGF-Ⅰ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J]
.中国畜牧杂志,2014,50(1):6-10.
5
朱喜平,孙鹏翔,吴敏,尤雪洪.
分子标记用于断奶仔猪腹泻和水肿病研究的进展[J]
.中国畜禽种业,2008,4(19):70-70.
6
陶勇.
RFLP技术及其在猪育种中的应用[J]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1999,16(2):12-14.
被引量:1
7
鞠慧萍,吴圣龙,陈国宏.
RFLP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猪的抗病基因研究中的应用[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7(2):4-5.
被引量:3
8
林康生,白遗胜,姚红,王东,杨云,李绍明,朱永久.
淡水鱼类种质人工智能信息系统[J]
.淡水渔业,1994,24(5):3-5.
被引量:1
9
刘云芳,剡根强,王新峰.
RFLP技术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J]
.内蒙古畜牧科学,2002,23(2):17-19.
被引量:4
10
磨美兰,韦平,李康然.
应用RT-PCR及RFLP技术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进行诊断与分型的研究进展[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0,19(3):210-215.
被引量:4
水利渔业
199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