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朗读者》:从小说到电影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朗读者》是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代表作,去年已由英国导演史蒂芬.戴德利将其改编为电影。本文在文学文本和电影文本的基础上,对这两者展开解读和分析,从三个不同的层面来剖析小说与电影的异同之处,试图利用细读的研究方法更加全面地展现小说和电影各自的艺术魅力。
作者
王萌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56-58,共3页
Movie Literature
关键词
《朗读者》
叙事方式
“父亲”形象
背叛与救赎
分类号
I516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
1
(德)本哈德·施林克(BernhardSchlink)著,钱定平.朗读者[M]译林出版社,2006.
同被引文献
4
1
戴雪红.
女性主义的立场论研究述评[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2):80-87.
被引量:10
2
魏开琼.
经验:女性主义理论的重要概念[J]
.河北学刊,2011,31(2):4-8.
被引量:6
3
黄丹.
夏日最后的奇幻玫瑰--闲话电影《朗读者》之改编[J]
.电影艺术,2012(1):104-109.
被引量:3
4
南楠.
《朗读者》——德国反思文学的承前启后之作[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6):835-83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陈玲琳.
解读《朗读者》中的成长与救赎[J]
.电影文学,2018(6):147-149.
2
张琳.
小说与电影版《朗读者》差异比较[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37(7):119-12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于东琴.
视觉美学视域下文学在影视领域的话语互动——以《朗读者》为例对视觉美学话语互动的探讨[J]
.科技视界,2019,0(32):223-224.
被引量:1
1
何秀艳.
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追风筝的人》[J]
.科教导刊,2015(2):28-29.
被引量:2
2
李静.
《追风筝的人》中哈桑形象解读[J]
.文学教育,2009(7):82-84.
被引量:19
3
李金花.
浅谈人性的背叛与救赎[J]
.北方文学(中),2015,0(9):58-58.
4
吴晓旭.
爱的背叛与救赎——谈海岩作品《玉观音》中的爱情观[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12-114.
5
焦学振,刘丽莎.
西方文学原型的角度看《追风筝的人》中的背叛与救赎[J]
.青年文学家,2014,0(12Z):52-53.
6
郑娜.
赏析《追风筝的人》之成长过程[J]
.芒种(下半月),2014(4):134-135.
7
刘琼.
小说《追风筝的人》的主题意蕴分析[J]
.芒种(下半月),2014,0(7):76-77.
被引量:1
8
赵晓霞,王君.
《追风筝的人》主题解析:背叛与救赎[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0(06X):41-42.
被引量:1
9
刘琳,彭琴.
《追风筝的人》中主人公的心路成长历程[J]
.考试周刊,2015,0(48):24-24.
被引量:1
10
朱于,王跃洪.
原型批评理论视角下的《追风筝的人》[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5(3):250-253.
被引量:3
电影文学
2010年 第2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