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黑热病1例暨文献复习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黑热病(Kala-azar)又称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oishmaniasis),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xfia domotani)引起,经白蛉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该病主要流行于长江以北地区,四川南充市为非流行区,2009年7月我们发现了首例黑热病,现报告如下.
作者
王永平
机构地区
南充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出处
《内蒙古中医药》
2010年第23期171-172,共2页
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黑热病
文献复习
分类号
R531.6 [医药卫生—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康兴,刘焱斌,刘凯,吕晓菊.
黑热病86例临床分析[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9,9(4):241-243.
被引量:14
2
周道平,张熙.
黑热病诊断方法简述[J]
.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03,20(5):63-64.
被引量:5
3
李任富,粟发沃,蓝梅,覃良东.
输入黑热病1例[J]
.广东医学,2008,29(11):1920-1920.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9
1
段明,李黎,李彦.
黑热病65例临床分析[J]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06,4(1):20-21.
被引量:6
2
敬保迁,胡孝素,章涛,马莹.
重组杜氏利什曼原虫39kD抗原的诊断价值[J]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1996,4(3):97-99.
被引量:3
3
瞿靖琦,包意芳,茹孜古丽.
rK39抗原应用于我国西北地区内脏利什曼病诊断的研究[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6,14(3):231-233.
被引量:7
4
张富南,李国茹,雷杨,陈漪澜.
四川省1984-2005年黑热病发病情况分析[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7,2(1):79-80.
被引量:18
5
于忠省.
黑热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97,24(4):152-157.
被引量:8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黑热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S].GB15986-1995.
7
ZiJlstra EE, Daifalla Ns et al, RK39 Enzyme -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For Disgnosis of Leishmania donovani infection, Clin Diagn Lab Immunol 1998;5(5):717.
8
胡孝素,杨文天,马莹,陈建平,何生全,许庭玺,谢孝全.
内脏利什曼病患者骨髓及血内病原体特异性kDNA片段PCR扩增用于诊断的研究[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7,15(1):7-10.
被引量:4
9
张富南,肖宁,陈漪澜.
rk39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黑热病效果评价[J]
.中国热带医学,2008,8(5):710-711.
被引量:50
共引文献
17
1
粟军,张崇唯,杨新春.
黑热病9例并文献复习[J]
.华西医学,2008,23(2):348-350.
被引量:5
2
夏洪娇,陈波,彭可君,刘剑荣.
利什曼病误诊的系统评价及降低其误诊率探讨[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1):194-196.
3
郭霞,陈娜,王天有,周晨燕,李强,高举.
儿童内脏利什曼病相关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四例临床分析[J]
.中华儿科杂志,2011,49(7):550-553.
被引量:4
4
胡宛如,何莉,张乾忠.
与感染相关的全血细胞减少[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6(10):743-745.
被引量:7
5
刘真真,吕晓菊.
肝穿刺活检诊断内脏利什曼病2例[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1,29(5):347-347.
6
茹凉,罗琼,郭艳芳.
儿童黑热病26例临床分析[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35(3):349-351.
被引量:7
7
高芹,刘焱斌,钟册俊,吕晓菊.
137例内脏利什曼病患者临床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3,31(2):135-137.
被引量:17
8
周瑞敏,葛蓓蕾,钱丹,刘颖,杨成运,马改青,张红卫,赵玉玲,许汴利.
一例黑热病的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分析[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9(4):593-595.
被引量:6
9
刘真真,唐光敏,叶慧,吕晓菊.
黑热病79例临床诊治回顾性分析[J]
.临床荟萃,2015,30(3):316-318.
被引量:9
10
李玉丽,柴克霞,李占全,崔森,王红心,冀林华,韩喜明,李玉业,王虎.
青海黑热病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
.青海医药杂志,2016,46(2):18-1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
1
Nisha Singh,Manish Kumar,Rakesh Kumar Singh.
Leishmaniasis:Current status of available drugs and new potential drug targets[J]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2012,5(6):485-497.
被引量:5
2
张富南,李国茹,雷杨,陈漪澜.
四川省1984-2005年黑热病发病情况分析[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7,2(1):79-80.
被引量:18
3
康兴,刘焱斌,刘凯,吕晓菊.
黑热病86例临床分析[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9,9(4):241-243.
被引量:14
4
李玉凤,仲维霞,赵桂华,王洪法.
我国黑热病的流行概况和防治现状[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6(8):629-631.
被引量:46
引证文献
1
1
孟瑞霞,马潇,杨艳,张育榕,王春燕.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黑热病一例[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7,21(5):348-350.
1
姚正林,周俊,苏惠勇,钟国梁,赵宾.
黑热病2例报告[J]
.吉林医学,2009,30(22):2916-2916.
被引量:3
2
蔡军,陆素贞,刘茂发,陈淑华,刘明珪,王国平,刘红志.
一例黑热病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鉴别诊断[J]
.江西医学检验,2005,23(6):623-623.
被引量:2
3
司红莉,马俊杰,陈梅.
黑热病1例误诊分析[J]
.武警医学,2005,16(9):683-683.
被引量:2
4
郭祥萍,李辉,于宁.
4例内脏黑热病及其误诊分析[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5,4(3):280-280.
被引量:1
5
李会灵.
对1例黑热病患者的护理[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03,18(1):154-154.
6
李会灵.
对1例黑热病患者的护理[J]
.现代护理,2004,10(3):291-291.
7
李晓梅,陈洗忠.
云南腾冲发现黑热病1例[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A02):259-260.
8
马卫英,陈波.
黑热病30例临床分析[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5,28(8):798-798.
被引量:3
9
黄春蓉,勾中杰,司果,陈敏娟.
治疗黑热病1例[J]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05,3(2):53-53.
10
张新宇.
黑热病[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4,11(10):17-18.
被引量:1
内蒙古中医药
2010年 第2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