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王西麟《第五交响曲》之节奏形态与节奏结构意义探析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节奏是音乐构成的最原始的基础。当人类音乐史跨越了共性写作时期后,节奏以及其他音高体系以外的音乐表现手段越来越频繁地运用于音乐语言之中,并且认为即使没有音高,节奏(包括其他音高体系以外的音乐表现手段)也可以构成独立的音乐作品。王西麟《第五交响曲—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20周年及逝世65周年而作》(Op.40为22件弦乐器而作),在极富传统的宏节奏框架内根据其分裂组合等手法运用了大量的微节奏,在横向与纵向上结合十二音音高等手法形成了大量个性鲜明的音块与音流音响,然而全曲结构严谨,呼吸畅通,一气呵成。本文从节奏的形态、组合等方面分析其节奏在此作品中的结构作用与表现意义,进而探究王西麟富于创造性的现代创作技法与理念。
作者 张智军
出处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48-52,共5页 The New Voice of Yue-Fu(Journal of the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 1黄晓和.技法翻新 思绪万千——王西麟《第五交响曲》浅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7(3):25-28. 被引量:5
  • 2王西麟.第五交响曲--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20周年及逝世65周年而作(Op.40,为22件弦乐器而作)[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9.
  • 3王颖.《关于王西麟的<第五交响曲>》,王西麟.《第五交响曲》总谱,湖南文艺出版社,2009年9月.

共引文献4

同被引文献9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