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科技教育与科技中心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同时,科学技术中心的地理位置每隔一段时期也相应地发生变化转移。科学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促成这种转移的关键性因素。
作者
施若谷
出处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43-46,共4页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关键词
科技教育
科技中心转移
科学技术发展
科教兴国
分类号
F062.4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G3-4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91
同被引文献
117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39
参考文献
5
1
潘懋元,刘振天.
发挥大学中心作用促进知识经济发展[J]
.教育发展研究,1999,19(6):1-5.
被引量:92
2
亓殿强.中小学现代科技教育导论[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
3
宋健.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
4
杨沛霆等.科学技术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1985.
5
蔡克勇.高等教育简史[M]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
二级参考文献
1
1
潘懋元.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变革[J].上海高教研究,1998,(8).
共引文献
91
1
李春超,曹华,李彦丽.
论高校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作用[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23(6).
被引量:1
2
樊明成.
高等教育社会属性转变的新视角[J]
.教育与考试,2008(3):50-53.
3
张彤.
从知识经济眼光看高等教育热点问题[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6(2):18-22.
被引量:1
4
庄少明.
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与知识经济[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6(3):17-21.
5
曹勇.
论高校对区域经济的影响[J]
.株洲工学院学报,2004,18(6):107-108.
被引量:4
6
彭春生.
扩招·就业·大学理念[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7(4):35-37.
7
邢旭升.
浅谈创新教育[J]
.丹东师专学报,2003,25(2):75-76.
被引量:2
8
蒋守渭,袁景.
继续教育师资建设须确立的三种意识[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4):65-68.
9
陈泽龙.
试论高等教育管理观念的现代化[J]
.中州大学学报,2003,20(2):72-74.
被引量:2
10
付八军.
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的相关性探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05,26(3):12-16.
被引量:26
同被引文献
117
1
袁江洋.
科学中心转移规律再检视[J]
.科学文化评论,2005,2(2):60-75.
被引量:20
2
戴维斯,袁江洋,罗兴波.
科学和科学家的一千年:988—1988[J]
.科学文化评论,2005,2(2):76-91.
被引量:8
3
杨忠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实质是科学技术社会化[J]
.理论导刊,1998(3):35-35.
被引量:1
4
刘则渊,王海山.
近代世界哲学高潮和科学中心关系的历史考察[J]
.科研管理,1981,2(1):9-23.
被引量:48
5
王新坚.
科学地理学刍论[J]
.求索,1992(1):25-29.
被引量:3
6
陈树清.
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程及其特点[J]
.比较教育研究,1982(1):10-16.
被引量:6
7
王耀德.
科学与技术关系的三个问题[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4):84-86.
被引量:3
8
张钢.
民族主义与德国科学体制化[J]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7(3):7-12.
被引量:1
9
钟书华.
技术地理:一门即将产生的边缘学科[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6(1):116-120.
被引量:3
10
张钢.
德国科学的体制化与科学文化的发展[J]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21(4):112-11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8
1
孙俊,潘玉君,贾星客,丁生,岳磊.
科学活动中心形成的历史地理基础[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11):14-20.
被引量:10
2
孙俊,潘玉君,姚辉,郭林生,和瑞芳,刘树芬,赵健霞,杨小燕.
科学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及其研究内容与学科性质[J]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2):239-247.
被引量:12
3
孙俊,潘玉君,贾星客.
科学的地域建构:社会文化因素及其效应——基于“定性与定量综合集成法”的科学活动中心再阐释[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28(5):56-60.
被引量:3
4
张钢.
科学文化与近代教育发展——兼论科学教育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互动关系[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6(5):40-43.
被引量:11
5
崔璐.
15世纪以来人文社会科学强国的空间分布[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2):57-63.
6
马浩原.
世界科学中心下的高等教育背景——以意大利为例[J]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29(4):8-11.
被引量:2
7
冯傅祎,孙名谣.
高等教育中心转移的吸引力规律[J]
.高教论坛,2018(8):115-118.
8
张振伟,黄露,谭龙,陶晓丽.
我国距全球科学中心还有多远?——基于CELL、NATURE和SCIENCE期刊文章的计量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22(6):1-20.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39
1
陈邦强.
现代科技革命与金融创新——从马克思的创新观看当代金融创新[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4(4):10-12.
被引量:3
2
蒋美仕,邓玲玲,夏德计.
论文化创新与教育创新的关系[J]
.大学教育科学,2006(1):17-19.
被引量:5
3
袁广林,程方荣.
大学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发展历史述略[J]
.高等理科教育,2006(3):32-37.
被引量:8
4
郭元婕.
科学文化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影响[J]
.教育研究,2006,27(6):59-65.
被引量:11
5
孙俊,潘玉君,贾星客,丁生,岳磊.
科学活动中心形成的历史地理基础[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11):14-20.
被引量:10
6
孙俊,潘玉君,姚辉,郭林生,和瑞芳,刘树芬,赵健霞,杨小燕.
科学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及其研究内容与学科性质[J]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2):239-247.
被引量:12
7
孙俊,潘玉君.
也谈科学的兴衰 借饶毅教授哈佛生物学之思看地理学[J]
.科学文化评论,2011,8(6):98-104.
被引量:5
8
孙俊,潘玉君,贾星客.
科学的地域建构:社会文化因素及其效应——基于“定性与定量综合集成法”的科学活动中心再阐释[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28(5):56-60.
被引量:3
9
孙俊,潘玉君.
Geographical history的概念和汉译——兼论Alan R.H.Baker地理历史学思想[J]
.中国科技术语,2012,14(5):23-29.
被引量:1
10
孙俊,潘玉君,汤茂林,武友德,赵健霞.
地理学发展的战略方向探讨[J]
.地理学报,2013,68(2):268-283.
被引量:12
1
孙自法.
吴曼青院士:中国应做好承接世界科技中心转移任务[J]
.军工文化,2012(12):62-64.
2
姜国钧.
论教育中心转移与科技中心转移的关系[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9,16(1):43-46.
被引量:18
3
努尔布·穆哈买提.
浅谈教育与科技相结合[J]
.伊犁教育,2004(3):6-6.
4
高树军.
瑞士科研体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科技管理研究,2008,28(6):49-50.
被引量:6
5
康新宇.
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J]
.图书馆研究,1999,42(3):12-13.
被引量:1
6
征稿启事[J]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2014,1(2).
7
苏肇冰,郝柏林.
建立中国的教育与科技计算机网络[J]
.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1994(12):24-25.
8
桂运东,王董斌.
互联网+下的内容和服务创新——地市党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考[J]
.新闻前哨,2015(12):65-67.
被引量:4
9
惠聪.
陕西科教优势渐成发展优势[J]
.当代陕西,2009(5):52-53.
10
佘之祥.
加强对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开发关键问题的研究[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18(6):445-447.
被引量:4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9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