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奚凤霖胸痹病中医治验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胸痹病常常累及胃(包括脾),二者有时单独出现,或合并发作,如并见心中痞,胁下逆抢心,诸逆,心悬痛,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脉关上小紧等,此可谓心胃同病矣。胸痛病常兼见胃肠道症状,中医学认为是由胸阳衰弱所致,胸阳衰弱,同样也可引起脾胃气的不足。而脾失运化,不能化生精微,以致内生痰浊,瘀阻血脉;且营卫不足,宗气亦无由生成,乃致宗气不足;宗气不足则使胸中阳气势微,不能贯注心脉,影响心脉之血液循环,进而血脉凝滞不通。脉不通则心虚,心虚则胸中冷,胸中冷则膈气虚,膈气虚则胃阳微,胃阳微致脾胃虚弱无能。一则痰饮湿瘀滋生,一则宗气不行,血脉凝滞,胸痹病成矣。在阳虚到一定程度时,又可从阴热化,或素体阴分不足,均可表现为阴虚证候。阴虚则又可产生心肝之阳亢盛,脾胃受侮,从而煎灼精血、津液,即成瘀浊阻滞,血脉受病而成为发病之另一因素。发胸痹并有心胃同病者,其舌象有较重要的临床价值。常见舌质在阳虚证中多淡胖,胖嫩,舌边齿痕,淡紫,紫暗等;阴虚证中多舌体瘦瘪,舌质红或深红,红绛、紫绛、津少、液涸;血虚证中更见舌淡无华。部分还有瘀斑,或舌下瘀筋粗绽紫黑等。舌苔属气滞者多薄苔;寒饮湿聚,苔多白腻,白滑,厚浊;灰黑而润,质淡而胖,更为阳虚寒痹之证;若舌黄焦干,舌质暗红,是为痰热瘀阻,阴津耗伤之象。总之,舌苔由白而黄,由黄而焦而黑为病进,反之则为好转。随着病情之转归,舌质、舌苔的变化,必随时审察之。脉象在诊疗中,亦有重要意义,如脉率之迟数,脉律之不整,脉象之洪细、软硬不均等,均为失去正常胃气的病态脉象。阳虚寒凝,脉多见迟,或沉迟,或小紧等;阴虚内热,脉多见数脉、疾脉,但数有虚实之辨,虚者即所谓"愈数则愈虚也";气滞多濡脉;痰浊多弦脉、滑脉;血瘀多涩脉;阴寒痼冷可见沉伏;虚寒欲脱多沉微;以及气血衰弱,循环失常的促、结、代脉或参差不调等。总之,还须结合症状、舌象,全面综合分析,则诊断更为可靠。
出处 《中国社区医师》 2010年第46期19-20,共2页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7

引证文献1

  • 1张梦楚,解天骁,赵倩倩,郭睿,王忆勤,燕海霞.疾脉源流考[J].中国中医急症,2022,31(11):2014-201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