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141-142,共2页
Journal of Baotou Medical College
参考文献16
1 张燕.北艾蒿挥发油成分研究[J] .广西植物,2006,26(1):110-112. 被引量:20
2 李礼,胡树国,何锡文,李文友,陈朗星,张玉奎.应用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法提取中药活性成分非瑟酮[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27(4):608-611. 被引量:72
3 韩志慧,张景伟,赵玉丛,李新宝,刘国际.7种山茱萸总皂苷提取分离方法效果比较[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40(3):466-468. 被引量:15
4 徐志红,肖泽仪,李磊,张志炳.超滤深度提纯银杏黄酮[J] .精细化工,2004,21(2):112-114. 被引量:25
5 皮丕辉,文秀芳,程江,杨卓如.分子蒸馏技术研究现状及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J] .精细化工,2003,20(7):399-402. 被引量:28
6 林欧文.中草药制剂中应用膜分离技术的思考[J] .海峡药学,2003,15(2):49-51. 被引量:7
7 王军武,许松林,徐世民,干爱华.分子蒸馏技术的应用现状[J] .化工进展,2002,21(7):499-501. 被引量:62
8 曹永兵,雷孝,王锦,王超丽,刘邦夫.分子印迹技术在药学中的应用进展[J] .广州化学,2008,33(4):56-60. 被引量:5
9 付玉杰,施晓光,刘晓娜,王微.超临界CO_2提取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J] .植物研究,2007,27(3):372-375. 被引量:17
10 邓少伟,马双成.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川芎总提物[J] .中草药,1999,30(1):23-24. 被引量:43
二级参考文献148
1 宿树兰,吴启南,欧阳臻,吴德康,陈钧.超临界CO_2萃取测定姜黄中姜黄素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9):857-860. 被引量:32
2 李冬云,陈信义,刘瑞娟.单味中药成分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基础研究评述[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11):951-954. 被引量:15
3 冯星,许东晖,梅雪婷,朱良许,实波.儿茶素和漆黄素对柠檬酸铁诱导大鼠原代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19(12):1397-1401. 被引量:7
4 徐良.乙酰化羊毛脂及期在化妆品中的应用[J] .日用化学工业,1993,23(2):45-47. 被引量:3
5 冯汉鸽,张亚志,胡三豪,涂绍川,王国珍.超滤法制备麻黄雾化液的实验研究[J] .时珍国药研究,1993,4(1):32-33. 被引量:14
6 朱兆荣,李玉强,刘娟,肖蓉.补骨脂总黄酮抗氧化作用研究[J] .中国兽药杂志,2005,39(2):18-20. 被引量:18
7 许松林,徐世民,干爱华.天然产物分离的新技术—分子蒸馏[J] .中草药,2001,32(6):562-563. 被引量:32
8 黄为群,吴其威,黄瑞珊,王明珠,朱章玉.灵芝菌发酵产物中多糖组分的分离与性质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4,28(2):83-89. 被引量:25
9 付玉杰,王微,祖元刚,李庆勇,刘晓娜.乌拉尔甘草种子油挥发性成分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 .分析化学,2005,33(4):498-500. 被引量:3
10 胡树国,李礼,何锡文.一种高选择性固相萃取吸附剂——分子印迹聚合物[J] .化学进展,2005,17(3):531-543. 被引量:20
共引文献408
1 向安娅,周丹,连紫凌,刘晓静,葛发欢.青花椒油中多烯酰胺类成分分子蒸馏分离富集研究[J] .中药材,2020,43(8):1956-1961. 被引量:3
2 杨岩,肖佳妹,易子漾,罗彩玉,王圣楠,李姣,杨岩涛,裴刚.厚朴超临界CO2提取工艺优化及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J] .中草药,2020,51(2):381-386. 被引量:14
3 何荣荣,陈献翔,陈海明,谭运寿,陈卫军,钟秋平.大孔树脂分离纯化茶枯饼中的茶皂素[J] .食品工业,2020,0(1):20-23. 被引量:5
4 李玲,代斌,游绍韩.分子蒸馏分离天然生育酚初步研究[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5):612-614. 被引量:2
5 彭清静,彭清忠,杨冬梅.柚子叶精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J]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1):75-76. 被引量:7
6 陕方,田志芳,边俊生,畅功民,栗红瑜,刘森.分子蒸馏技术在辣椒红色素精制工艺中的应用[J] .中国食品学报,2003,3(z1):144-147. 被引量:2
7 许松林,王燕飞,白鹏.制药分离工程课程中“分子蒸馏技术”的教学方法初探[J] .化学工业与工程,2005,22(S1):100-102. 被引量:4
8 皮丕辉,文秀芳,程江,杨卓如.聚氨酯涂料中游离二异氰酸酯单体分离研究现状[J] .现代化工,2004,24(z1):51-54.
9 应安国,许松林.超临界萃取在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及质量检测上的应用[J] .化工进展,2003,22(z1):124-128. 被引量:2
10 卢星河,佘鸿燕,张广清,宋长生,史继斌.分子蒸馏法提纯1,8-桉叶油素的工艺研究[J] .现代化工,2008,28(S1):108-110.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18
1 杨峻山,王玉兰,苏亚伦.国产沉香化学成分研究 Ⅳ.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J] .药学学报,1989,24(9):678-683. 被引量:31
2 刘军民,高幼衡,徐鸿华,陈宏杨.沉香的化学成分研究(Ⅰ)[J] .中草药,2006,37(3):325-327. 被引量:21
3 宫静静,谢静,沈平孃,卓超,王娟.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在中药及天然产物领域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中药,2007,9(1):33-35. 被引量:3
4 杨峻山 陈玉武.国产沉香化学成分的研究I,白木香酸和白木香醛的分离与结构测定.药学学报,1983,18(3):191-191.
5 孙振仪,尹卓容.超临界CO2萃取沉香精油的研究[J] .天然产物分离,2004,2(5):14-17. 被引量:3
6 刘玉峰,杨秀伟,刘铜华.沉香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J] .中国现代中药,2007,9(8):7-9. 被引量:41
7 [3]卢艳花,魏东芝,蒋晓萌.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2.
8 Zhou M H, Wang H G, Suo L J, et al. Antinociceptive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of 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g. Leaves extract [J]. JournalofEthnopharmacology, 2008 (117): 345-350.
9 Qi J, Lu J J, Liu J H, et al. Flavonoid and a Rare Benzophenone Glycoside from the Leaves ofAquilaria sinensis[J]. Chem Pharm Bull, 2009, 57(2) : 134-137.
10 王红刚,周敏华,路晶晶,余伯阳.沉香叶抗肿瘤活性化学成分研究[J] .林产化学与工业,2008,28(2):1-5. 被引量:54
1 赵碧清,段更利.高速逆流色谱法在中药有效成分分离中的应用[J] .中成药,2007,29(9):1347-1349. 被引量:8
2 潘艺,康乐,周远扬.中草药有效成分分离技术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2008,35(11):105-107.
3 刘彤,郜玉钢,郭冲,董微,张连学.五加科药材鉴定技术研究进展[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47(11):98-101. 被引量:4
4 洪波,赵宏峰,司云珊,徐雅娟.高速逆流色谱在中药有效成分分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5,27(5):522-527. 被引量:3
5 刘克建,张天,邓冬莉.穿山龙化学成分与分离纯化技术研究进展[J] .广州化工,2013,41(10):21-22. 被引量:11
6 苏玉萍,王清华,寻延滨,白政忠,赵高琼,闫佳驹.大孔吸附树脂的应用研究[J] .黑龙江医药,2012,25(6):850-852. 被引量:3
7 郭江宁.高速逆流色谱法在中药有效成分分离中的应用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5):156-156. 被引量:1
8 张志宏.中药有效成分分离应用中的高速逆流色谱技术[J] .中国卫生产业,2012,9(16):166-167. 被引量:2
9 邵婷婷.银杏酮酯的提取分离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中药,2016,18(3):396-400. 被引量:10
10 潘俊英,吕英超,刘永平.中药材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技术研究进展[J] .承德医学院学报,2010,27(3):305-307.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