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藏传佛教经典理论之于现实的意义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阐述了藏传佛教的几个经典理论(六道轮回论、缘起性空论、他空见论)的文化内涵,并从这些经典理论中透析其对当今社会生态环境、和谐社会等方面的现实意义。
作者
魏秀平
机构地区
陕西师范大学
出处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38-39,92,共3页
Journal of Jili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关键词
藏传佛教
经典理论
现实意义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王辅仁.西藏佛教史略[M].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
2
许德寸.藏传佛教研究[M].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
3
班班多杰.藏传佛教哲学境界[M].青海人民出版社,2007.
4
唐小蓉.
图像中的信仰与信仰中的图像——藏传佛教六道轮回图释义[J]
.宗教学研究,2007(3):189-193.
被引量:3
5
刘俊哲.
藏传佛教生态伦理试析——兼论藏传佛教生态伦理与儒、道及西方生态伦理之同异[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2):54-57.
被引量:16
二级参考文献
8
1
于乃昌著.《西藏审美文化》,西藏人民出版社,1999年.
2
杨贵明著.《宗喀巴诞生地塔尔寺文化》,青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3
[法]石泰安著,耿异译.《西藏的文明》,王尧审订,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
4
达摩难陀法师著,释印海,张大卿译.《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东方文化艺术研究所,佛历2544年10月.
5
罗兰.《零度写作与人的自由》.项晓敏著.《巴尔特美学思想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
6
Daniel L. Pals, 《Seven Theories of Religion》 New York Ord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7
Rudolf Arnheim, 《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 A Psychology of the Creative Ey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Los Angeles, London 1974.
8
《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共引文献
17
1
杜宗勇.
西部民族地区环境教育研究——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3-4.
2
南杰.隆英强.
藏族习惯法中的赔命价与伦理刑法的关系[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9,24(1):84-90.
被引量:3
3
赵改萍.
浅析元朝蒙古上层崇信藏传佛教之原因[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5):193-198.
被引量:1
4
王佐龙.
藏区习惯法的新解读——从“赔命价”问题的分析介入[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09,1(3):45-54.
被引量:6
5
杨志远.
藏传佛教文化影响下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营造思想[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8):7-9.
被引量:1
6
王锋.
佛教的生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5):93-96.
被引量:2
7
南杰.隆英强.
中国刑事法治建设的本土化路径——以藏族“赔命价”习惯法之积极贡献为视角[J]
.政法论坛,2011,29(6):62-71.
被引量:10
8
段吉福,段宇衡.
地域生态差异与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研究——关于推进我国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研究的构想[J]
.贵州民族研究,2015,36(7):53-57.
被引量:1
9
徐秀美,罗许伍.
不丹幸福发展模式对西藏乡村旅游地农牧民幸福指数研究的启示[J]
.旅游论坛,2015,8(4):59-64.
被引量:2
10
尹华蓉.
浅谈藏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建设生态西藏的意义[J]
.才智,2010,0(8):133-134.
1
秦淮.
僧肇在两种文化之间[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5(4):106-110.
被引量:1
2
刘俊哲.
弘扬、克服与创造性转化——藏传佛教哲学作为发展当代中国哲学的思想资源[J]
.民族学刊,2015,6(3):26-31.
3
邓小军.
理学本体—人性论的建立——韩愈人性思想研究[J]
.孔子研究,1993(2):65-74.
被引量:2
4
毛忠贤.
天人共缘起,宇宙无主宰——原始佛教缘起学说解读[J]
.宜春学院学报,2016,38(1):1-4.
被引量:1
5
张卫红.
从《肇论》看中观般若学的非本体性特征[J]
.世界宗教研究,2005(1):35-41.
被引量:2
6
徐湘霖.
从知性思辩到感性体验[J]
.中华文化论坛,1994(4):40-43.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