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诗变为词”说辨证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诗变为词"的观念在中国古代流行甚广,近代以来也常常成为人们描述中国诗歌史演进的逻辑框架。"词"已经主要不是歌场之"曲",而是开始被视为一种有别于"诗"的案头文字,这是"诗变为词"说产生的历史语境。古人所谓"诗变为词"主要有三种含义:一、古人也有从文体演变的角度讨论"诗"变为"词"的,但从文体学的角度看,"诗变为词"说恰恰是不能成立的命题;二、"诗变为词"有时隐喻着诗尊词卑的价值评判;三、"诗变为词"有时则主要用来说明歌场文坛风尚的变迁,即"诗唱"为"词唱"所取代。故对古人的"诗变为词"说,今人应有"了解之同情",不能简单地予以否定或肯定,更不宜不加辨析,直接借用。
作者 解玉峰 何萃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7-153,158,共8页 Academic Research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韵文文与乐关系之研究”(05BZW031)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中国韵文文体研究”(NCET-08-0282)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1

  • 1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八集部五十一“词曲”提要)[M].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武英殿本.
  • 2王国维.王国维文学论著三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 3胡适.吾国历史上的文学革命[A].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 4王灼.碧鸡漫志[M].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一)[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 5莫砺锋.从苏词苏诗之异同看苏轼“以诗为词”[J].中国文化研究,2002(2):1-16. 被引量:36
  • 6苏轼.苏轼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
  • 7赵令畸.侯鲭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2.
  • 8苏轼.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
  • 9何文焕编.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0.
  • 10.小山集序[A].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一六[M]《四部丛刊》本[C].上海:商务印书馆,1922-1936..

二级参考文献54

  • 1赵令畴.《侯鲭录》卷七[M].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83页.
  • 2王灼.《碧鸡漫志》卷二[M].,..
  • 3《白雨斋词话》卷一.
  • 4据吴熊和先生考证,《复雅歌词》当辑于绍兴11年至27年这十二三年之间.鲖阳居士的《复雅歌词序略》,也当作于这段时间.详见吴熊和《吴熊和词学论集·关于鲖阳居士〈复雅歌词序〉》,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90-97页.
  • 5《后山诗话》.
  • 6《跋东坡乐府》.《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六.《四部丛刊》本.
  • 7《自题金山画像》.《苏轼诗集》卷四八,第2641页.
  • 8《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复用前韵二首》之一,二.《苏轼诗集》卷十九,第1005,1006页.
  • 9《与王定国》之八.《苏轼文集》卷五二,第1517页.
  • 10陈廷焯.《词则·大雅集》卷二.

共引文献790

同被引文献20

  • 1王骥德:《曲律》,《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第184页.
  • 2钱南扬.《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65页.
  • 3孔齐.《至正直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 4吴伟业.《吴梅村全集》,李学颖集评标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 5唐圭璋编.《全宋词》,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
  • 6徐沁君:《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 7沈宠绥.《度曲须知》[A]..《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五[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
  • 8周德清.《中原音韵》[A]..《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一集[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230、161页.
  • 9王世贞.《曲藻》[A]..《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C].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7月版.第35页.
  • 10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229页.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