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能源》
1999年第8期36-38,共3页
Energy of China
同被引文献5
-
1张海峰,刘峰贵,周强,朵海瑞.青海南部高原高寒草场退化机理及生态重建[J].自然灾害学报,2004,13(4):115-120. 被引量:12
-
2周俗,唐川江,张新跃.四川省草原生态的主要问题及治理对策[J].草业科学,2004,21(12):28-32. 被引量:30
-
3樊胜岳,张卉,赵成章.甘肃省肃南县草地过度放牧的社会经济成因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6,29(6):923-929. 被引量:21
-
4蒙荣,包晓虎,袁清.中国草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框架[J].中国草地,2000,22(1):16-19. 被引量:17
-
5宁宝英,樊胜岳,赵成章.天然草地退化的社会经济原因与可持续利用对策——以甘肃省肃南县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2):94-98. 被引量:18
二级引证文献12
-
1张黎,龙瑞军,邓波,张茂林.内蒙古阿拉善盟3个旗牧民草地生态观比较分析[J].草地学报,2009,17(6):740-744. 被引量:6
-
2郑华伟,刘友兆,张文秀.基于牧户视角的中国西部牧区草地保护建设外部性分析[J].中国草地学报,2011,33(2):111-115. 被引量:4
-
3赵静,温亚利.牧民环境保护参与性认知比较及政策响应研究——基于内蒙古阿拉善盟左旗右旗实地调研[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1):6626-6628. 被引量:1
-
4王建兵,张德罡,田青.自然和人为因素对牧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以永昌县新城子镇马营沟村为例[J].草原与草坪,2013,33(1):54-58. 被引量:5
-
5马林,张扬.我国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J].中国草地学报,2013,35(2):104-109. 被引量:21
-
6王春英,杨丽雪,于潇.牧民定居下的现代畜牧业发展现状调查——以红原县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5):763-766. 被引量:7
-
7侯向阳,尹燕亭,王婷婷.北方草原牧户心理载畜率与草畜平衡生态管理途径[J].生态学报,2015,35(24):8036-8045. 被引量:26
-
8郑玉铜,谢文宝.生态补偿机制下新疆牧民草地保护意愿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16(2):6-10. 被引量:3
-
9王丽佳,刘兴元.甘肃牧区草地退化影响因素分析--以甘南、肃南和天祝牧户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5):12-17. 被引量:8
-
10李莉,李峰.基于RS和GIS的四川草地退化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7):87-91. 被引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