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郑玄以《礼》注《易》方法 被引量:6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礼》、《易》虽然各有其特点和功用,但他们被纳入儒家话语系统之后,更多的是互补相通,此为郑玄以礼解《易》的前提。以《易》解《礼》、以《易》观《礼》,春秋时有之,以《礼》解《易》发端于孔子儒家,这是郑玄以礼解《易》的源头。以《礼》注《易》是郑氏治易的重要特色。郑氏《周易注》以礼注《易》者大约有30多条,主要见于泰、同人、讼、豫等卦和《系辞》、《象传》、《序卦》等注释。就礼而言,涉及到三礼的婚礼、祭祀礼、宾礼、封侯礼、刑礼等。郑玄以礼解《易》的特点,大多先取象,然后由取象而引出礼,即他以《礼》解《易》不是单一的,而是与其他方法掺杂在一起的。就易学而言,以礼解《易》不同于一般历史方法,是以与之相近和相通的古文献解读《周易》。这种方法的合理性在于把《周易》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以反映当时的历史风貌的文献解读之,最大限度地再现《周易》文辞的真实意义或作者的固有意义。这是其他方法所无法取代的。
作者 林忠军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37,共7页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Humanity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3

  • 1林忠军.《易传》与孔学[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35(4):35-41. 被引量:3
  • 2《<易传>作者考辨》,《象数易学发展史》第1卷,齐鲁书社1994年,第30-34页.
  • 3《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707页.
  • 4《礼记正义》,第1508、1495页.
  • 5.《周礼》[M].,..
  • 6《周礼·春官·大宗伯》.
  • 7《经学教科书》,第250页.
  • 8杨伯峻认为,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六,将易象分读为二书,见《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第1227页.
  • 9《礼记正义》(中),第666页.
  • 10宋王应麟撰集,丁杰后定,张惠言订正.《周易郑注》嘉庆二十四年本.

二级参考文献28

  • 1林忠军.中国早期解释学:《易传》解释学的三个转向[J].学术月刊,2007,39(7):40-47. 被引量:9
  • 2林忠军.从帛书《易传》看孔子易学解释及其转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3):86-91. 被引量:16
  • 3蒙培元.心灵超越与境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 4伽德默尔.真理与方法:上卷[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2.
  • 5[清]·孙堂辑.《汉魏二十一家易注》,清嘉庆四年平湖孙氏映雪草堂本.
  • 6[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第116页.
  • 7[唐]·孔颖达.《周易正义》,载《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3页.
  • 8王鸣盛.《蛾术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年,第889页.
  • 9《隋书·经籍志》载:“《周易》九卷,后汉大司农郑玄注.”(《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909页)
  • 10《新唐书·艺文志》载:“郑玄注《周易》十卷.”(《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424页)

共引文献88

同被引文献82

引证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