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和谐社会的两种建构模式——荀子霍布斯政治哲学思想比较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荀子和霍布斯是中国和西方历史上两个著名的唯物主义性恶论者,他们同处乱世,都对社会的混乱有切身的体会,都对之深恶痛绝,并对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作出了各自深刻的分析,都认为有个前社会状态,其间人生而有欲望,恶的人性致使欲而不得则争,物质的不足必然导致欲望不可能全都得到满足,欲物之间的紧张必然导致群居生活中的人之间不可避免的争斗甚至战争。两位思想家都希冀走出前社会状态,建构一个能够彼此信任,协议分享,使欲物得到合理分配,人与人和平共处的一个君主集权的和谐社会。从荀子和霍布斯建构和谐社会的前提、目标、社会失范的原因及其救治等,可以发现人的两种不同和谐社会秩序建构模式:荀子通过圣君隆礼重法,化性起伪,制止过度的欲望,让整个社会明群使分,使欲望既得其养,又好其别,根据自己的职业、等级得到有差别但合理的满足,使欲物之间得到最优配置,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礼,两者相持而长,从而社会变得和谐有序。霍布斯在人性中找到制止恶的因素,即恐惧的情绪和理性,它们让人通过社会契约,形成强大的"利维坦",让人不敢不遵守协议,这种强大的力量,让人大致形成对协议方的信任,进而能够守约,能够分享,信任和分享就是霍布斯通往和平的道路。
作者 雷震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共6页 Academic Exchange
基金 黑龙江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先秦儒家伦理的逻辑>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谭嗣同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
  • 2列奥·斯特劳斯.霍布斯政治哲学[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4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研究室编译.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
  • 5霍布斯.利维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共引文献366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