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王尔德的审美原教旨主义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采用康德美学与"文学体制"概念(彼得.比格尔)的双重视角审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王尔德以艺术的名义向资本主义发起批判,但其理论关切只局限于个体的自我实现,从而使艺术成为"艺术之镜",成为审美乌托邦和审美个人主义的话语。而这一话语不仅远离了康德美学的命意,也是文学体制的共谋。王尔德以"谎言"和"面具"标示装饰性的美,进而将之视为根本的世界观,美从而统治了道德,美学成为美学的伦理学。因而,审美不涉利害与关切这一美学律令便成为实践律令,冷漠也成为主体的伦理姿态。就此而言,《道连.葛雷的画像》和《莎乐美》展现的并不是非道德的图景,而是唯美主义的伦理学图景,而冷漠与冷酷就是这一图景的底色。基于以上理由,本文主张以"审美原教旨主义"(aesthetic fundam entalism)对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加以重新定位。
作者 黄金城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6-62,共7页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9

  • 1[美]雷纳·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中文修订版),第四卷,杨自伍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版,第556页,第559页.
  • 2Martin Jay, Fin - de - siecle Socialism and Other Essays, New York & London: Routledge, 1988, p. 1.
  • 3[英]莫里斯.《艺术与社会主义》,杨烈译,伍蠡甫校,见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海: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分社1964年版,第90-99页.
  • 4[英]王尔德.《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灵魂》,见《谎言的衰落--王尔德艺术批评文选》,萧易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40页,第225-230页,第241页,第244页,第261-262页,第257页.
  • 5William Morris, "Art under Plutocracy", in Selected Writings of William Morris, ed. William Gaunt, London : The Falcon Press, 1945, p. 44.
  • 6Oscar Wilde, De Profundis, in De Profundis and Other Writings, ed. Hesketh Pearson, London : Penguin Books, p. 153, p. 151.
  • 7[德]彼得·比格尔.《先锋派理论》,高建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92-94页,第101页.
  • 8[美]希利斯·米勒.《解读叙事》,申丹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页.
  • 9《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 10《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见《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1-21页.

共引文献8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