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建立我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想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对目前几种主要类型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思路,建立了我国经济综合核算体系的指标框架。
作者
彭德芬
机构地区
中南财经大学
出处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8-19,共2页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指标体系
综合核算体系
中国
分类号
F123.16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F120.4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34
1
刘树,刘少华.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4(1):86-88.
被引量:10
2
许先春,裴华.
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在中国的实践[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87-95.
被引量:14
3
曹凤中.
我国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J]
.经济研究参考,1999(72):35-39.
被引量:6
4
肖林鹏.
中国竞技体育人力资源调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1):19-22.
被引量:23
5
项和平,许贵泉.
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探析[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1(3):116-118.
被引量:22
6
毛汉英.
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步研究[J]
.地理研究,1996,15(4):16-23.
被引量:257
7
[4]郑成功.社会保障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8
宋晓梧.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与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9
甘宝珍.
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J]
.经济师,1997(10):14-15.
被引量:2
10
刘求实,沈红.
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7,7(4):60-64.
被引量:118
引证文献
3
1
冯晓丽,赤新生.
后奥运时代竞技体育的理性回归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
.搏击(体育论坛),2010,2(10):10-11.
2
王黎明,冯仁国,杨燕风.
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及降维模型研究——以中国省级区域为例[J]
.地球科学进展,2001,16(6):802-812.
被引量:15
3
王莉丽.
社会保障与可持续发展[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9(5):43-44.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陶江,杨德刚,苏小军,曾容,王野.
新疆干旱区绿洲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6):12-16.
被引量:7
2
乔家君.
区域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基于人地关系视角[J]
.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3,20(4):1-5.
被引量:1
3
马遵平,段勇,谢泽氡.
支持系统理论下的云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J]
.云南环境科学,2006,25(1):7-10.
4
石培基,杨中标.
甘肃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7,23(3):301-306.
被引量:4
5
刘海清.
海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J]
.广东农业科学,2009,36(3):202-206.
被引量:9
6
胡盛红,刘海清.
基于信息熵的海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4):3-5.
被引量:3
7
孙明洁,者贵昌.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J]
.科学决策,2010(2):50-62.
被引量:4
8
石刚.
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与评价——基于承载力视角[J]
.城市发展研究,2010,17(3):44-50.
被引量:19
9
柴小青.
可持续发展评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
.商业研究,2012(2):8-13.
被引量:2
10
付存军.
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以伊春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972-8976.
被引量:2
1
赵红.
浅议自然资源资产绩效审计指标框架[J]
.商,2015,0(15):163-163.
2
王依军.
中国资源环境现状:统计数据的呈现[J]
.中国统计,2011,26(7):15-16.
被引量:2
3
陈杰.
广东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J]
.广东科技,1999,8(3):15-17.
4
探寻新经济下的国企增长点[J]
.国企管理,2016(21):24-25.
5
文宗瑜.
探寻新经济下的国企增长点[J]
.国企管理,2016(22):18-19.
6
雷明.
资源 - 经济 - 体化核算——联合国93'SNA与SEEA[J]
.自然资源学报,1998,13(2):145-153.
被引量:19
7
汪丽.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对策——以山西省为例[J]
.生产力研究,2009(11):125-126.
被引量:2
8
刘渝琳.
关于设置重庆市可持续发展指标框架的研究[J]
.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学报,1999,13(2):28-32.
被引量:4
9
王珏,黄光灿.
中国对“丝路六国”直接投资便利化影响因素研究[J]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16,32(3):7-14.
被引量:2
10
郝凤霞,陈飞翔.
解读《全球竞争力报告》评价指标体系[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3):117-118.
被引量:7
科技进步与对策
199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