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湖南水利水电》
1999年第5期23-26,共4页
Hunan Hydro & Power
同被引文献11
-
1林承坤.洞庭湖水沙变化对洪涝灾害的影响[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30(1):133-144. 被引量:8
-
2秦伯玄.洞庭湖区防洪建设决策中几个问题的商讨[J].湖南水利,1998(1):36-38. 被引量:2
-
3李景保.洞庭湖区1996年特大洪涝灾害的特点与成因分析[J].地理学报,1998,53(2):166-173. 被引量:41
-
4毛德华.洞庭湖区洪涝特征分析(1471-1996年)[J].湖泊科学,1998,10(2):85-91. 被引量:26
-
5朱翔.洞庭湖水灾机制和减灾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1999,8(1):35-41. 被引量:22
-
6李景保,刘晓清,杨燕.湖南1998特大洪涝灾害成因与减灾战略[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9,22(2):91-96. 被引量:4
-
7李阳生,李绍清,李达模.避洪农业与生态农业减灾[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20(4):226-228. 被引量:18
-
8熊玲.浅谈南方灌区节水灌溉的意义与节水技术[J].湖南水利水电,2000(2):24-26. 被引量:1
-
9李景保,谢炳庚.论湖南水土流失对水旱致灾能力的放大效应[J].水利学报,2000,31(8):46-50. 被引量:16
-
10李景保,郑云有,高昌海,杨燕.论湖南省水旱灾害的地理规律性[J].自然灾害学报,2000,9(4):115-120. 被引量:39
二级引证文献12
-
1王国杰,姜彤,王艳君,俞肇元.洞庭湖流域气候变化特征(1961-2003年)[J].湖泊科学,2006,18(5):470-475. 被引量:29
-
2刘继鹏,周尚哲,李红兵.泛珠三角区域水旱灾害经济损失评价[J].热带地理,2006,26(4):314-318. 被引量:2
-
3杨奇勇,李景保,冯发林.湖南2005年农业旱灾及其抗旱效益的优势分析[J].灾害学,2007,22(1):69-72. 被引量:5
-
4杨奇勇,冯发林,巢礼义.多目标决策的农业抗旱能力综合评价[J].灾害学,2007,22(2):5-8. 被引量:19
-
5刘迎春,肖谦益.湖南农业抗旱能力综合评价[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19(4):39-42. 被引量:8
-
6梁守真,李仁东,许国鹏.洞庭湖区湿地景观变化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6):171-174. 被引量:15
-
7卢少为,朱勇辉,魏国远,范北林.我国近期涝灾研究综述[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7):61-64. 被引量:3
-
8张兴,揭雨成,王贤芳,邢虎成,余伟林,周精华.洞庭湖区耕作方式与品种对冬播亚麻抗倒伏性和产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1):129-135. 被引量:3
-
9邵佳丽,郑伟,刘诚.卫星遥感洞庭湖主汛期水体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24(8):1315-1321. 被引量:12
-
10张晓艳,刘梅先.洞庭湖流域降雨和降雨极值时空分布及风险变化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6,39(2):10-15. 被引量:11
-
1史杰.再谈洞庭湖的治理[J].湖南水利,1999(2):15-18. 被引量:1
-
2聂芳容.从1998年洪水看长江和洞庭湖治理[J].中南水力发电,1999(2):4-13. 被引量:1
-
3毛广全.“以水养水”──水利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J].水利科技与经济,1998,4(3):147-148.
-
4赵元龙,李景阳,戎昆方,龚显英,代新春.岩溶在古地理研究中的作用——“关于古地理研究中若干原则问题的商榷”一文的补充及讨论[J].贵州地质,1989,6(1):60-64. 被引量:2
-
5朱裕生,李纯杰.关于成矿预测工作的几个原则问题[J].四川地质科技情报,1998(1):1-10.
-
6崭新的未来 良好的条件[J].今日浙江,2008(9):64-64.
-
7李毅.徐村水电站左岸边坡及引水隧洞安全监测[J].云南水电技术,2001(1):41-45.
-
8黄海霞,刘秀荣,陈红威.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新博弈[J].瞭望,2009(22):60-61.
-
9举国行动 援助汶川[J].城市住宅,2008,15(5):4-5.
-
10刘洪波,关广岳,金成洙.中国古代矿床(物)学思想的认识问题[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2,9(3):1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