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后形而上学时代的灾难艺术——论中国当代灾难文艺的意义深度与美学品格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近三年以来,中国当代灾难文艺创作出现了"井喷"状态,涌现出了一系列优秀作品。文艺家们的创作实践表明,灾难艺术意义深度的拓展与美学品格的提升具有人性之维、命运之维、神秘之维和文本之维四条路径。重审后新时期中国国家话语转型所建构的"后形而上学"思想文化语境并深思上述四条路径是中国文艺家克服灾难艺术表征危机的创作前提。
作者
支宇
机构地区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26,共7页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关键词
灾难艺术
汶川地震
意义深度
美学品格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44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张慧瑜.
暴露创伤与抚慰伤口——《唐山大地震》的文化功能[J]
.读书,2010(11):145-150.
被引量:10
2
龚学敏.
汶川断章[J]
.草地,2008(4):39-41.
被引量:1
3
冯宪光.
与地震灾害相遇的文学与文学理论[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8):213-216.
被引量:4
4
李继凯.
揪心痛楚的文艺研究——代“文艺与灾害”专栏导语[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3):92-95.
被引量:8
5
支宇.
灾难写作的危机与灾难文学意义空间的拓展[J]
.中华文化论坛,2009(1):58-64.
被引量:19
6
朵渔.
今夜,写诗是轻浮的……[J]
.中国报道,2008(6):77-77.
被引量:3
7
苏小卫.
大爱无疆--电影《唐山大地震》创作感言[J]
.求是,2010(17):62-62.
被引量:2
8
王一川,陈犀禾,李亦中,张颐武,余纪,杨远婴,周安华,钟大丰,贾磊磊,黄会林,梁国伟,颜纯钧.
众评《唐山大地震》[J]
.电影艺术,2010(5):20-20.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8
1
[德]比梅尔 刘鑫 刘英译.海德格尔[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
大江健三郎.面对巨大灾害,文学何为?[N] .文学报,2008-05-21(11).
3
葛元芬.葡萄牙大地震砸碎欧洲宗教束缚[N] .环球时报,2010-03-17(13).
4
[(法)福柯著],杜小真.福柯集[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5
(美)斯蒂芬·贝斯特(StevenBest),(美)道格拉斯·科尔纳(DouglasKellner)原著,陈刚等.后现代转向[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
王干.
在废墟上矗立的诗歌纪念碑——论“5·12”地震诗潮[J]
.当代文坛,2008(4):8-11.
被引量:9
7
李祖德.
苦难叙事、人民性与国族认同——对当前“地震诗歌”的一种价值描述[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4):28-33.
被引量:4
8
谢有顺.
苦难的书写如何才能不失重?--我看汶川大地震后的诗歌写作热潮[J]
.南方文坛,2008(5):32-34.
被引量:19
共引文献
44
1
张曦(羌族).
文学人类学与地震诗歌文本[J]
.民族文学研究,2021(1):89-98.
被引量:3
2
余岱宗.
《一九四二》:反抗绝望与唤醒痛苦[J]
.电影评介,2013(8):1-3.
3
李润霞.
从“汶川地震诗歌”谈文学的社会救赎和审美限制[J]
.江海学刊,2009(5):191-195.
被引量:3
4
李仁贵.
失去者心痛,拥有者心忧——评影片《唐山大地震》之女性心理[J]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2010(10):59-60.
5
向宝云.
灾难文学的审美维度与美学意蕴[J]
.社会科学研究,2011(2):13-19.
被引量:19
6
肖沁芳.
《唐山大地震》的双重审美境界[J]
.电影评介,2011(11):50-52.
被引量:1
7
王璐.
灾难表述:汶川地震的文本呈现[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4):26-30.
8
徐鸿晟.
绽放在废墟上的爱——我看《唐山大地震》[J]
.丝绸之路,2012(10):78-79.
9
李卿.
《唐山大地震》:震撼心灵的救赎[J]
.电影文学,2012(17):40-41.
10
张堂会.
当代文学自然灾害书写的延续与新变[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31-37.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4
1
陈平.
追求生命的本质意义——灾难类美术作品的赏析[J]
.教育视界,2022(6):55-58.
被引量:1
2
马娜.直面现实的文学意义[N].文艺报.2011(007)
3
汪守德.歌兑长篇小说《坼裂》寻求对地震题材的文学超越[N].文艺报.2011(002)
4
郭亮.
幻境中的箴言——博斯对于勃鲁盖尔艺术的影响[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9(3):121-124.
被引量:9
5
李存.
文学中的生命歌者——论汶川地震文学的应激样式与叙事主题[J]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1(2):5-8.
被引量:1
6
张原,汤芸.
面向生活世界的灾难研究——人类学的灾难研究及其学术定位[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2(7):13-18.
被引量:33
7
李永祥.
什么是灾害?——灾害的人类学研究核心概念辨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2(11):12-20.
被引量:23
8
陈平.
以灾难为题材的美术教育的问题与思考[J]
.江苏教育研究,2012(4):24-26.
被引量:1
9
闫现磊.
见证、记忆与责任:后悲剧时代的灾难艺术叙事——汶川大地震灾难艺术叙事探究[J]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5(2):63-68.
被引量:1
10
歌兑.
坼裂[J]
.长篇小说选刊,2011,0(4):320-320.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陈俊萍.
地震废墟上人的拯救——谈《坼裂》对“坼裂灵魂”的反思[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3(8):99-101.
2
李海滨.
灾难主题美术创作的审美取向和艺术特征[J]
.喜剧世界(上),2022(11):70-72.
3
王伟斌.
西方灾难主题绘画呈现方式及其价值研究[J]
.美术文献,2023(5):62-64.
1
王伟.
后形而上学时代的文学文化[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94-100.
2
孙福轩.
马原的精神长旅[J]
.当代文坛,2002(4):70-71.
被引量:1
3
师秀霞.
论张欣都市小说的叙事风格[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0):92-93.
4
关四平.
论苏轼散文中的司马光形象[J]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论丛,2012(1):186-190.
5
李威.
爱夜者与坟——论鲁迅作品中的神秘主义元素[J]
.广西社会科学,2013(12):173-176.
6
刘阳.
后形而上学时代的中国文学理论有效性立场[J]
.文艺理论研究,2008(5):80-86.
7
向宝云.
悲剧意识的重构与中国当代灾难文艺思潮——“后悲剧时代的灾难叙事与人文关怀”专栏导语[J]
.宜宾学院学报,2010,10(8):1-2.
8
潘光贤.
改变你的思路[J]
.时代青年(悦读),2014(2):29-29.
9
郭玉生.
后形而上学时代的形而上美学刍议——兼与李志宏教授商榷[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6(5):126-129.
10
周明鹃.
论怀旧散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与地位[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8(6):42-44.
被引量:1
社会科学研究
201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