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真化”和谐对“礼化”和谐的超越及其意义——和谐视域下传统道家“真人意识”的反观与激扬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当下社会中普范意义上讲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注重对儒家"仁礼"观的吸收,重视公共性问题和群体意识,在实践层面往往以"一团和气"抑或"同而不和"为主要特征,忽视了基于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差异所引发的对和谐的异化作用。而传统道家所倡导的"真人意识",因其以"返朴归真""道法自然"为核心价值理念,对于当下社会发展扭结的解决大有裨益。激发传统道家的"真人意识",实现"礼化"和谐向"真化"和谐的转型,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
作者 魏涛
出处 《兰州学刊》 CSSCI 2011年第2期8-11,共4页
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关学和谐思想与陕西和谐社会建构"。(项目编号:09JK023)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 2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
  • 3陈卫平.“和而不同”:孔子的群己之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6(4):48-53. 被引量:6
  • 4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M].李黎,郭官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共引文献724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